小米的手機利潤太薄了,只靠賣手機賺錢,就會缺乏太大的想象力。在資本市場上,最大的融資策略不是公司的營收規模、不是淨利潤,而是講故事的能力。
給投資人講出一個美好又充滿期待的故事,就可以讓小米在接下來的幾輪融資裡,拿到更多的資金。
抱上了紫微星的大腿,這無疑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校內團購為小米的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雙方的進一步合作,本就是理所應當。
雷俊那邊進場了,那紫微星這邊就是時候要開發出一個物聯網作業系統,把物聯網平臺給搭建起來了。
周不器找來了張一明、周峰、王建博士等人,開了一個小會。
簡單說了這件事。
這不是心血來潮。
物聯網的發展方向,早就在紫微星的內部規劃之中了。
只不過要做一些業務上的區分。
國內外要割裂開。
國內應用上一個國內的物聯網平臺,只面向國內市場;國外再專門搞一個,面向海外市場。要預防未來的資料爭議。
其實這玩意根本就沒必要。
完全就是一些不懂網際網路技術的政客們的自以為是。
現階段其實還好。
等過幾年,他們就開始折騰了,美國要求美國的資料都要存在美國本土,歐盟要求歐洲的資料都存在歐洲本土,國內也要求國內的資料都只能留在國內。
乍一看,很有道理。
實際上就是笑話。
在網際網路上還想保密?
別說把資料存在本土的伺服器上了,就算藏在保險櫃裡,也一樣能被盜走。頂級的駭客連五角大樓的資料庫都能入侵,更不用說這些民用級的伺服器了。
暗網上到處都是各種隱私資料的販賣。
尤其有些國家推行了網際網路實名制。
實名制的意義就是讓你脫光了衣服,再無任何隱私地徹底暴露在網際網路世界裡。
不說別的,現在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裡,對美國那邊的家庭資料,如家庭住址、電話號碼、姓名、信用卡號,甚至收入預期、消費能力等等,都有著明確的記錄,都快人手一份了。
這其實就是來自亞馬遜的分享。
亞馬遜來華髮展之後,就打通了中美的電商業務,算是跨境電商的雛形。
亞馬遜在國內的店鋪上,發貨的時候不僅可以給國內使用者發,也可以給美國使用者發……而亞馬遜平臺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的限制和隱私保護,相關資料都直接就交給國內的商家了,各種資料早就公開化了。
物聯網平臺要基於雲端計算來搭建,自然是規劃到紫微雲事業群下。
這在技術上不存在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