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過了核心問題,最後才說到了裝置的採購。
這就比較容易了。
周不器當場表態,在北美市場,會盡可能地採購中興的產品。不會所有的裝置都去從中興採購,但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中興的產品會獲得優先權。
這一句話就夠了,史總就很滿意了,他也大方地表態,說是賣給紫微星、暢遊的產品,保準是全球最低價。
周不器再次地投桃報李,說是自己在矽谷還算有一定的人脈資源和影響力,有條件的話,會向谷歌、奈飛、微軟、Facebook等公司建議,讓他們也來積極地採購中興的裝置。
史總就說可以推動紫微星和中興的深度展露合作,聽說紫微雲最大的投入,就是伺服器的採購。
剛好,中興也有伺服器業務。
周不器就婉拒了。
他這次來鵬城總部,就是要關注這件事。
在初期階段,紫微雲要從外面採購伺服器。可是隨著紫微雲的發展,紫微雲就要自研伺服器了。
一來自己生產自己製造,成本可以更低;二來在伺服器的設計上,也可以為自家的雲端計算業務量身打造,更加地模組化、標準化。
鵬城總部現在有1100名員工,主要是圍繞著三大業務展開:移動業務、廣告業務和雲端計算業務。
其中,雲端計算業務的員工有200多人,作為分公司,這邊主要經營的領域就是計算機軟硬體、電子產品、數碼產品的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
說白了,就是開發硬體產品的,主要就是開發自家的伺服器和伺服器處理器。
鵬城有華為和中興兩大硬體巨頭,有人才優勢。
伺服器這行的門檻不高,除非是一臺幾萬美元的那種高階伺服器,國內在這方面技術還不夠。中低端的伺服器,國內完全可以自主生產。
紫微雲並不是專業的伺服器製造廠商,不需要有太高的技術去生產高階伺服器。
雲端計算誕生的一個原因,就是高階伺服器太貴了,想透過雲演算法和雲作業系統把一些中低端的伺服器連線起來,達到高階伺服器的使用效果。
所以紫微雲做這個業務,難度不是太大。
只要研發出中低端的伺服器就行了。
關鍵是要標準化、模組化。
要根據紫微雲的資料中心來量身設計伺服器的規格,把一臺伺服器拆成10個或者20個模組。在生產的時候,只要生產模組就行了。使用的時候,把相關的模組組合起來,就成一臺伺服器了。
這就可以大大地節約使用成本。
過去的伺服器應用,要是伺服器裡的某一塊壞了,整臺伺服器就報銷了,這就太浪費了。
中低端的伺服器,質量稍差,就經常會出現這種部分破損的情況。
模組式的思路,就是當伺服器的某一塊壞了,不需要把整臺伺服器都丟掉,只需要找到損壞的模組,拆下來安裝上新的模組就行了。
這種全新的模組化伺服器的思路,就只有雲端計算廠商可以搞。
中興想參與進來也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