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班牙回美國的飛機上,周不器梳理了所有關於Flash和HTML5之爭的材料。
基本有了一個大體上的思路。
HTML5很重要!
99年的時候,推出了HTML4,然後網際網路就席捲全球,讓網際網路行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發展的時代。
08年,HTML5正式出山,當然也被寄予厚望。
背後最主要推動者就是谷歌。
有創新的一派,當然就有守舊的一派。
守舊派的典型代表,就是微軟和奧多比。
以谷歌為核心的一大批年輕的對未來充滿期待的開發者,就發出了一個口號:“IE的私有規範+Flash不是標準,我們才是標準!”
儼然把微軟和奧多比當成了阻礙Web發展的罪人。
IE瀏覽器千夫所指。
也就是這個時候,谷歌瀏覽器橫空出世。
這其實就是IT行業裡,新勢力對舊勢力的一種挑戰。
過去的Web端,都要使用IE瀏覽器,都要使用Flasash標準才行。
這就讓全球的開發者受到了極大地掣肘。
HTML5的出現,就是一種反抗!
這會是一種全新的公開的免費的開源的標準,用以取代過去這些年被微軟和奧多比統治的Web市場。
拒絕權威!
打破壟斷!
這是紫微星國際的戰略顧問、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教授羅伯特·馬福爾先生的一篇文章,基本比較全面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HTML5是唯一一個通吃PC、Mac、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ash都曾夢想這個位置,但夢斷於iOS。因此,人們紛紛開始研究基於HTML5開發跨平臺手機應用。很多人認為,原生應用只是過渡,就像當年從C/S結構轉變為B/S結構一樣。而且學習ObjectiveC和Java很費勁。對絕大部分的開發者來說,他們本來就會網頁開發,開發HTML5就會是一個比較平滑的轉型。”
周不器對這些偏技術方面的東西就不太懂了。
但基礎的邏輯還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