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還真讓徐百卉說對了。
周不器在雅虎韓國這個案子裡,的確有幾分給三星電子下套的意思在內。
本來按照三星電子的計劃,是等到2015年三星在矽谷的總部園區建好了,再開始大規模地擴招,依靠矽谷的力量來推動自家網際網路服務和軟體業務的自研之路。
這個方案很好。
可三星手機跟愛斯達手機是對頭,哪能讓他們這樣順風順水地按照既定方案把所有事情給做起來?
尤其現在周大老闆的大勢已成,紫微星國際順利地吞併了雅虎。
這樣一來,機會就來了,可以提前推動三星電子去搞研發。
科技領域的自主研發,這從來就不是個褒義詞。只有國內因為環境特殊,把自主研發抬到了一個虛幻的高度上。
甚至在矽谷有一種流派認為,自研的負面作用大過正面作用。
就比如Sun公司的創始人比爾·喬伊,就有很經典的“喬伊法則”論述:
1,聰明的員工不幹活;
2,大部分絕頂聰明的員工不為自己公司幹活;
3,創新都出現在外部。
意思就是說,大公司一定會遇到技術創新的瓶頸,中小公司和創業公司才是創新的源頭。所以大公司應該降低自研的經費,把研發的錢省出來,用來去市場中購買其他公司的技術或者產品,或者去投資有相關技術的公司,甚至是把對方的公司直接買下來。
總之,你越是需要什麼,你就沒有什麼,你就越需要從外面找。
不過,這法則有點過時了。
現在的科技公司對優秀人才都有著一整套驚人的激勵措施,遠不是幾十年前能比的了。
徐百卉剛才說得挺對,自主研發很容易讓公司的業務決策陷入到囚徒困境中去……自研的技術不夠,可投入了這麼多錢,不用又白白浪費了這麼多的研發投入;繼續採購外面的技術方案,就容易引起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爭鬥。
尤其是很多科技公司,技術部往往都是核心部門。
一旦不採用技術部的自研方案而從外面購買,就容易爆發出很嚴重的內訌。
周不器現在的計劃,就是推動三星電子朝著走向這樣的困境之中。
孫莞然作為大秘書長時間跟在周不器身邊,對技術多少也耳濡目染,就有些不太確信,“三星電子做了幾十年的技術研發,他們會看不懂?”
周不器笑笑,“一定看不懂。”
孫莞然白他一眼,就更不信了,“韓國人都是傻子?”
周不器哼了一聲,“別忘了,不管是智慧手機還是智慧電視,或者是平板電腦,這面向的都是移動網際網路!雅虎在PC時代的技術很強大,不比谷歌、微軟什麼的差多少。可現在是新時代了,移動網際網路才出現幾年?”
孫莞然瞬間就反應過來了,“是呀!連iPhone和安卓上都到處是漏洞,到處是bug。動不動就卡住了、宕機了。在移動端面向幾億使用者的時候,連蘋果和谷歌這種矽谷巨頭都存在著很大的技術性缺陷。”
周不器道:“別看現在移動網際網路轟轟烈烈,可真正能看懂的……還真是不多。矽谷的那些大公司都稀裡糊塗的,更何況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