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僅是公司權力對小股東的剝奪,還有利益上的損害。
這種控股型的拆分法,往往子公司的價值會得到釋放,而母公司價值會被低估,這樣導致子公司的價值釋放跟母公司小股東無關。
所以在歐美國家,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大公司就算拆分,往往也是全拆的模式,而不是這種控股的拆分法。
過段時間,周不器要去美國找卡爾·伊坎,跟他談談推動PayPal從易貝中拆分出來的計劃。PayPal並不是易貝的全資子公司,是被易貝控股,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既損害了易貝的小股東利益,也損害了PayPal的小股東利益。
其實也是這樣的情況。
易貝的小股東手裡沒有任何PayPal的股票。如果全拆了,易貝持有的60%左右的PayPal的股份,就會全部地分享給易貝的所有股東,小股東才能直接受益,才能獲得易貝的股票。
拉著小股東干大事,就是推動PayPal從易貝中分拆出來的主要動力。
紫微星分拆紫微星國際的時候,也不敢玩這種控股模式,基本全拆了。紫微星目前只持有紫微星國際27%左右的股份,剩下的股份都按比例分給紫微星的所有股東了。
總而言之,全拆模式,可以保護利益;控股模式,可以保護權力。
不過,韓國比較特殊。
這個國家結束軍閥統治也就三十年,存在著很多歷史遺留問題沒法解決……最棘手的就是分拆的模式。
韓國的分拆,都是控股模式。
只要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掌握了一個控股公司A,然後透過A去控制B、透過B去控制C、透過C去控制D……一路控制下來,就可以掌握幾百家公司,數百萬的就業崗位了。
也就形成了財閥。
一旦這個大體系形成了之後,就成了不可撼動的巨無霸了,韓國的GDP的四分之一都是由三星集團來貢獻的……不管誰入主了青瓦臺,誰敢動李家?三星躺平了,整個韓國經濟就崩了,總統就得下臺。
韓國的司法體系有很多問題,這種方式就是李家保護私有財產和家族權力的有力手段。
周不器也就看出來了,在Kakao集團飛黃騰達,估值達到了120億美元之後,金凡秀也開始謀求後路了,也想財閥化地發展了。
面對周大老闆,金凡秀也不敢遮遮掩掩,很坦誠地說:“現在的Kakao裡,股東結構主要是三方。你,現代和我。鄭家不參與管理,你也很相信我,所以我能保持對這家公司的控制,讓這家公司按照我的思路去發展。”
周不器滿意他的直率,“我不是韓國人,Kakao在你的掌控下才最合適。”
金凡秀道:“Kakao接下來要多個業務線同時出擊,跟市場中的那些競爭對手去博弈。這就需要更多的資金。可是,一旦引入了新的有影響力的股東,會讓Kakao的權力結構更復雜。”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想進一步地稀釋自己在Kakao集團中的股份了。
比如Kakao集團接下來要做支付業務,這需要大量的錢,如果去融資了,就會讓Kakao集團的權力結構更復雜。
金凡秀的股份也會稀釋。
各方的利益都要考慮,這就會加大他對Kakao的管理難度。
如果是控股拆分就不一樣了。
把Kakao的支付業務分拆出去,成立一個單獨的子公司KakaoPay。然後,用KakaoPay的名義去融資,稀釋20%的股權,就拿到錢了,就可以發展業務了。而KakaoPay的80%的股份都掌握在Kakao集團手中,金凡秀就可以透過對Kakao的掌控,牢牢地掌控住KakaoPay,而不需要在乎KakaoPay中其他小股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