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流媒體需要強大的存算資源。
讓這些公司都去買,誰都買不起,YouTube也不行。
那就只能去租了。
去雲端計算平臺上去租相關的資源。
這就有技術上的選擇了。
亞馬遜雲缺乏在這個領域的技術積累,對流媒體缺乏瞭解,在一些細節上就處理得不夠好,導致流媒體平臺在流量爆發的時候會經常宕機。
紫微雲是從國內發源的。
國內網際網路最擅長的就是處理高併發、流量在短時間爆發的這種難題,技術水平比矽谷還強,恰好跟流媒體的技術需求很契合。再加上後續紫微星跟奈飛、Hulu、YouTube等知名流媒體平臺達成了合作協議。
技術積累就越來越強了。
在流媒體領域的雲服務市場,紫微雲已經是獨霸天下,市場份額超過了85%,連那些成人網站都紛紛來購買紫微雲的服務。
亞馬遜雲就會很著急。
想要跟紫微雲競爭,就一定要在流媒體雲服務這個領域的技術方向有突破,至少要在技術層面把一些基礎問題都解決好,然後才能在商業層面跟紫微雲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去競爭。
怎麼把技術層面做好?
光理論不行,還得實踐,得實際操作起來。
靠別人肯定是不行了。
亞馬遜就自己做流媒體了,市場不是不相信亞馬遜雲在流媒體雲服務領域的水平嗎?那好啊,我做給你們看!
其實就是周不器總結出的平臺經濟一定離不開“自營+第三方”的理論。
亞馬遜先做亞馬遜影片,把自營的流媒體業務給做起來!
自營做起來了,技術問題解決了,資料資源和行業經驗都總結出來了,行業威信出來了,也就有市場競爭力了。
亞馬遜雲在流媒體雲服務領域的體系也就搭建起來了。
這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第三方”客戶,從紫微雲那邊挖牆腳了。
亞馬遜雲和紫微雲的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碰撞。
亞馬遜雲的核心地盤是電商,所有的電商公司在使用雲服務的時候,都會優先選擇亞馬遜雲。這是亞馬遜雲最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