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三星集團海外業務的核心資產,其實就是三星電子,主營的就是電子產品、電器產品以及部分通訊產品。
主營硬體產品的公司,市盈率一般都不會太高,頂天也就是30倍了,也就是淨利潤乘以30,就是這家公司的市值。
用這個標準來計算,華為最巔峰的時候市值也就是1500億美元,而同期的三星電子市值已經逼近5000億美元了。
華為在國內已經是神一般的存在,只有透過這種橫向對比,才能感受到三星電子難以想象的強大。
凡是做硬體產品的公司,只要市值超過100億美元了,就足以是世界級的大公司了,就可以稱為行業巨頭了。
全世界能做到1000億美元市值以上的主營硬體類產品的公司,數來數去也就是那麼十來家,國內就只有華為。
前世的小米,也曾短暫地躋身過這個門檻。不過,小米是靠著蹭“網際網路”的概念拔高了市盈率才把市值衝到1000億美元以上的,跟華為不是一個級別。
一路上,周不器很有禮貌地跟李在容和孫藝珍有了簡單的溝通。
然後就去三星電子總部了。
一路參觀。
真是大啊!
總部這邊只有一部分業務,那也是難以想象了,不僅是晶片、液晶面板這種行業頂尖的高科技,還有電冰箱、彩電、電腦、音響等一些低端業務。
周不器震撼之餘,也不能妄自菲薄,笑著說:“手機業務,應該是三星電子最專業的事業部吧?”
這沒什麼可隱瞞的,李在容笑了笑,“的確,三星手機……呵呵,跟您的愛斯達,還是死對頭呢。”
“哪有什麼死對頭?”周不器一揮手,“我做生意,從來就沒有敵人,所有人都是朋友,有競爭關係的同行,就更是好朋友。因為有了三星和愛斯達的競爭,才能把智慧手機的產業給做到更好,才能推動全球資訊化時代的到來。”
李在容笑道:“聽您這麼一說,我就放心了,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愛斯達了,我還擔心你會不高興呢。”
“市場是最公平的。”
周不器很是不以為意。
愛斯達的份額的確被超過了,因為愛斯達旗下的Aster系列是高階機型,售價平均都在500美元左右。
可是三星手機就不同了,靠著機海戰術,尤其是那些售價便宜的中低端機,大量地佔領了市場。
甚至是國內市場。
預計今年國內市場的智慧手機銷量可能會達到2億臺,而愛斯達旗下的Aster系列的銷售量預估只有1000萬臺左右,其中400萬臺還是面向大學生的中低端Astermini。正常的Aster高階機,在國內的預期銷售量只有600萬臺左右。
海外市場的預期銷售量,卻有望達到3000萬臺。
從而推動Aster高階機系列在今年的銷量超過3500萬臺,毛利可以超過30億美元。
國內的消費力還是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