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fit7的玩家數量,零頭都比P社多。
遊戲做得再好,沒人玩,有什麼用?遊戲做得再爛,只要受眾廣、玩家多,那就有利可圖,在未來可以賺大錢!
這就跟做技術似的。
很多公司都不願意搞技術研發,也是這樣的道理。
搞技術有什麼用?
技術再好,推廣不下去,使用者不認可,再好的技術也要扔進垃圾桶;誰能佔領使用者心智,誰能把產品賣給消費者,這才是市場裡最重要的事。
對絕大多數的公司來說,不搞技術才是正確的選擇。
但是,如果搞了技術,這就是品牌,就是行業地位,就是一家公司生命力背後的底蘊。
不管是做什麼產業,商業上的大邏輯都是相通的。
周不器早就確定了紫微星的路線,要做技術,要在內部打造出強大的底蘊,在外部支撐起強大的品牌。
就比如outfit7,成立才兩年,毫無底蘊,只是輕量級的小遊戲,然後就風靡全球了,估值超過6億美元。
可是,一旦風向變了,或者《會說話的貓》沒運作好,這家公司說倒閉就倒閉了,就完蛋了。前世,outfit7就做不下去了,被中資公司給瓜分了;包括《水果忍者》背後的那家澳大利亞的遊戲工作室,活了幾年很快也就不行了。
這就是底蘊不足,生命力太差。
像P社這種遊戲公司就不一樣了,這種不怎麼賺錢的大型遊戲,卻是實實在在地在建立底蘊和品牌,生命力極強,過去已經生存了十幾年,未來也至少還能活幾十年。
《會說話的貓》《水果忍者》《憤怒的小鳥》這種遊戲,都是一陣風一般,風來了就火了,風去了就沉寂了,是靠著大時代吹來的風而起飛的。
P社的遊戲則不太一樣,是真正靠著遊戲本身的硬實力。不蹭熱度、不蹭風口,踏踏實實做精品遊戲,以遊戲本身來說話。
這就像是很多專注於搞技術研發的公司一樣,是一條很笨蛋的選擇,卻最能受到尊重。
這一下,周不器就越發覺得孫莞然昨晚給出的建議是有道理了。
就像紫微星。
紫微星想要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單單是能賺錢,這是不夠的,一定要在技術層面引領全世界。
賺錢多了,跟別人是商業上的合作伙伴;技術高了,才能得到別人真正的敬畏。
暢遊不應該只把目光盯準那些能夠大賣賺大錢的遊戲,還應該把眼光下沉,放在那些不怎麼賺錢卻真真正正能夠踐行遊戲價值的那些大型單機遊戲身上。
在P社參觀了一個多小時,周不器就下定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