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強繫結的邏輯,其實是國內外網際網路行業的共識,尤其是平臺型經濟的主要手段。
易趣當年是國內最大的C2C電商平臺,為什麼被淘寶打敗了?
因為商家都轉去淘寶了。
幻劍書盟為什麼不行了?
因為作者都跑去起點了。
對平臺來說,最大的戰略性風險,就是出現了某種特殊情況,導致這些第三方的商家都離開了。
沒有了商家,自然也就沒有消費者願意來了。
所以,想解決這種戰略層面的風險,就要做兩件事。
第一,就是從自營層面尋找出路。
不能把希望都放在別人身上,一定要自營。
尤其是大平臺,一定要尋找到自營的屬性,並且在自營頻道上給予強大的資源傾斜,讓自營頻道成為平臺最核心最寶貴的資源。
萬一真的出現了意外,第三方商家們都轉投其他平臺了,平臺靠著自營,至少可以守住核心基本盤,從而保留下絕地反擊、東山再起的機會。
第二,就是尋找到這些第三方強繫結的關係。
這類的事,其實大同小異。
無非就是那麼幾個套路。
要麼籤合同,不準轉投其他平臺;要麼尋找業務機制,去增加第三方轉投的成本;要麼就是提供最好的服務,讓第三方平臺沒法轉投其他平臺;要麼就是會員制、威脅恐嚇、資源壟斷、利益輸送等手段。
所有的目的就是把產品和使用者給繫結起來,讓你想不用都不行。
就比如微信。
這其實也是一款強繫結的產品。
乍一看,好像沒人脅迫使用者必須使用微信。可是當鏈式的人際關係都儲存在微信上時,就大大地增加了轉移成本,想換也換不了了。
又比如手機號碼。
當實名制後,手機號碼在所有的平臺上都註冊過了,這個時候想更換手機號碼,就幾乎不太可能了。
“自營+強繫結的第三方”,就是大型網際網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庫裡安在技術和工程方面,是世界頂級;在運營和管理方面,也是世界一流;可要說是商業模式的設計,沒見得有多高明。
至少沒有給周不器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都是那種比較常規的商業策略。從這一點上來說,庫裡安不如國內的團隊。
不過,開發紫微雲原生資料庫,這是一個工程專案,關係到了很複雜又高階的底層技術,這是庫裡安的強項。
一個電話打下來,周不器也聽出來了對方著急的心態。
說來也正常。
紫微雲這邊本來就有點晚了,如果不爭分奪秒地抓緊時間,怎麼能夠後來居上地在進度上超越亞馬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