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周不器沒有武斷做出決定,要先回去研究一下。
這件事還真是比較複雜。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庫裡安的建議顯然是最好的。想要開發出一款原創的雲資料庫,那是一項巨大的科技工程。
能開發出一個版本,那就很了不起了。
中美這邊兩個團隊同時啟動,各自去搞一個版本,那就有點太不現實了,也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最好的方案,當然還是集中資源辦大事,合二為一主攻其中的一款。
哪一款?
這就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選擇題了,一定是選擇庫裡安的那一款。
可這就出現了一些價值觀上的分歧。
倪強帶隊開發出來的這款雲資料庫,就算問題多多很不成熟,就算是基於國外的開源框架,可這總歸是自研的高階產品。
資料庫跟晶片、航空發動機短艙、觸覺感測器、手機射頻器件、ICLIP技術、重型燃氣輪機、鐳射雷達、適航標準、高階電容電阻、發動機等領域一樣,在核心技術上都是受制於人。
倪強做的這件事,帶有著情懷屬性,也彰顯著紫微星的社會責任。
這要是廢棄了,豈不是有悖紫微星自身的價值觀?
當然,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總歸有辦法解決,現在這個時代更多的是推崇個人主義,情懷當不了飯吃。
關鍵是廢棄了倪強的這個專案,會傷害到他的團隊裡的那些優秀技術人才的利益。
有機會,才能成長。
成長了,才能晉升,才能拿到更好的待遇,才能有更多的理想層面的追求。
要是廢棄了倪強的這個專案,讓他的團隊去給庫裡安做一些打雜的活,他的團隊的成長就會放緩,很多有上進心的人就會不滿意。
恰恰倪強的團隊裡都是高階工程師,按照紫微星內部的技術職稱標準,全都是T6以上的資深專家,都很年輕,都想在技術領域有著更深的造詣。
公司不給機會,他們就會很失望。
甚至可能會離職。
國內留不住人才,很多時候其實就是缺乏機會。中低檔次的人才,是因為國外可以賺更多的錢,所以出去了。
高階人才就不太一樣,達到了世界級科學家的水平,那就是物以稀為貴,在國內可能會比在國外賺到更多的錢。
但他們還是要去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