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大的概念。
在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過程裡,資料就是基石,所有的演算法都要依託於資料來生存,尤其是近年來大熱的人工智慧。
想要打造出一個優秀的AI模型,就需要大量的資料來訓練。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
人工智慧是一個前沿的科技領域,最厲害的人才都在矽谷呢,也就是說……資料要在矽谷,才能被矽谷的技術團隊所使用。
所以,很多美國的科技公司,就會把全球的資料都傳輸到美國的伺服器上。
現在才2011年,各方對資料安全其實都不夠重視。
等再過些年就不行了。
這會上升到國際戰略的高度,不僅是國內很重視,要限制網際網路企業的資料濫用,歐美也一樣。
美國那邊不停地搞事情,想要封殺TikTok,雷聲大雨點小,其實沒啥實質上的大傷害;美歐對抗才更厲害,歐盟甚至發出了封殺Facebook的議程。
直接導致Facebook的市值從10000億美元縮水到2000多億美元了。
這背後的邏輯,其實就是資料安全。
當然,所謂的資料安全,根本不是冠冕堂皇的所謂的保護使用者隱私,主要針對的就是人工智慧未來的恐怖威力。
這玩意可太厲害了,發展太快了。
比如,美國的AI公司掌握了法國的使用者資料,就相當於把法國這個社會的執行機制給摸透了,這關係到了國家戰略的安全。
所以隨著時代的推進,人工智慧發展得越快,各國對本國資料的保護意願就越強烈。沒人知道未來人工智慧會發展到什麼程度,資料就是AI時代下本國社會的命脈。
沒人希望本國的命脈掌握在外國手裡。
至少“世界三強”的美國、中國、歐盟都希望能夠保持足夠的獨立性。
人工智慧是紫微星重點佈局的一個大環節,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就得做到美國的資料放在美國,國內的資料存在國內,歐盟的資料保留在歐盟,不能隨便傳輸。
這是基礎。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要宣揚出去。
周不器不想過於拋頭露面,歐洲這邊就交給唐斌辰來運作了,要不停地向社會以及歐盟這邊反饋,要呼籲社會各界重視資料安全,禁止使用者資料的跨洋傳輸,警惕美國高科技企業的資料掠奪。
保守謹慎的紫微星,就可以在政策方面獲得比美國的科技企業更好的待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