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其實並不擔心IBM能在人工智慧領域有多大的作為,這種傳統巨頭已經有點跟不上時代了。
未來的人工智慧巨頭,一定是網際網路公司。
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人才。
IBM在人才方面的投入,相比於網際網路公司真是差太遠了。就以亞馬遜為例,其公佈的AI相關領域招聘職位,是IBM的十倍!
亞馬遜在這個領域處在很領先的地位,已經連續投資十年了,在這個領域投入了很大的財力物力人力。
可是紫微星也不差,作為後起之秀,沈向陽領導的AI團隊相比於亞馬遜毫不遜色。
在這個領域,紫微星就是當今世界的第一流的科技巨頭,在最頂尖的梯隊裡。
可還是出現了一點小問題。
研發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落在市場上。研發的技術水平再高,市場不認可、不接受、不理解,那也是白費。
雖然靠著Aster4上搭載的Rokid語音助手,提供技術支援的紫微星AI團隊著實火了一把,可是這還不夠。
跟IBM的市場策劃還真是差得有點遠。
去年,IBM先是推出了“Watson”這個基於自然語言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今年,又跟知名的電視節目合作,玩了一把人機大腦的PK,來進行復雜語義題目的問答了。
靠著大眾節目的宣傳,IBM的“Watson”一下就火了。
然後,各種文章就出現了。
各種無腦吹。
比如“Watson”將改善美國醫療體制,“Watson”將與氣象中心合作,“Watson”將會幫助開發程式等訊息鋪天蓋地而來。
一時之間“Watson”彷彿無所不能了。
甚至當年IBM的大老闆跟美國的黑總統在交談時也吹牛,說“Watson”已經可以幫助改善美國民生、改變一切。
這就讓周不器很不滿了。
覺得紫微星的AI團隊過去幾年低調做研發的思路是錯誤的。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研發要做,營銷也不能落下!
紫微星當下的人工智慧水平,應該要比IBM更高一些,可是今年夏天IBM搞出了這麼一番宣傳,好像IBM就是世界第一了。
這就是品牌啊!
就是影響力啊!
紫微星作為後起之秀,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外界的聲譽來儘快地衝破市場,建立起自身的巨頭聲望。
卻白白給IBM搶佔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