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都有誰呢?”周不器還是比較自信的,以眼下歐洲的經濟環境,他不認為歐洲有什麼IT巨頭有實力出手。
至少他跟霍普先生已經溝透過了。
歐洲最大的IT巨頭思愛普集團不會參與這個案子。
麥亞胡伯道:“有許多,大概有十幾家。不過,有比較強的競爭力的大概有……三家,IBM、甲骨文,以及法國的Atos。”
“啊?”
周不器臉色一下就不那麼好看了。
美帝參與進來了,這事就不怎麼好辦了。IBM、甲骨文……靠,從國內到歐洲,真是哪哪都少不了這倆貨啊!
庫裡安坐在他旁邊,詢問道:“Atos是一傢什麼公司?”
麥亞胡伯笑著說:“是法國的一家IT服務公司。”
說得好聽了,是高科技的資訊服務公司,其實就是做外包的。
周不器笑眯眯,“你們會把產業出售給一家法國的公司嗎?”
“我們會做出最符合漢莎利益的選擇,不過……”麥亞胡伯表現出了熱情洋溢的姿態,“不過,你們是第一個過來考察的團隊,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你們的真誠和意願。”
周不器才不會信這種鬼話,接下來就是看材料了。
看材料很重要。
至少知道了庫裡安此前給出的資料不夠準確,庫裡安此前說漢莎的這個IT基礎設施部門年收入可以達到8億美元。
其實不是,是漢莎的整個系統部年收入8億美元。系統部又包括了IT基礎設施部,航空解決方案部和行業解決方案部。
其中,IT基礎設施部的收入佔比40%,利潤佔比25%。
即年收入3.2億美元,利潤2400萬美元。
不過,過去10年間,漢莎一共在IT基礎設施領域投資了超過25億美元。就算把這25億美元大投資分攤到30年來分擔,平均每年也是將近1億美元的投資額了。
可運營利潤還不到3000萬美元!
也就是說,IT基礎設施部實際上給漢莎集團帶來了每年高達7000萬美元的虧損。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負擔。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鑑於技術的不足,漢莎現有的這些IT基礎設施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他們需要加大投資了。
投得越多,虧得就越多。
如果能看到這個部門未來有“扭虧為盈”的希望,其實也還可以,可以繼續堅持地投資下去。可是,紫微雲的出現,讓漢莎絕望了。
連思愛普都投靠紫微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