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秉皓有點眼紅,這種超級有錢的傳統巨頭向網際網路轉型,就是一塊大肥肉啊!
周不器能夠理解,感慨道:“這籌碼可比創業大多了!”
很多時候,轉型比創業還難。
尤其是大公司轉型,就如同航母掉頭。
創業公司因為沒有過去的影子,可以迅速地喊出口號,建立起企業定位,再加上大手筆饋贈的期權股票,就把人才吸引來了。
像蘇寧這種巨頭公司不行。
首先,就是股票送得少。
蘇寧本身就是幾百億市值的巨頭了,為電商業務送出的股票,要由全國上萬家連鎖店來承擔……這太不公平了。
其實就是信任度。
所有人都知道蘇寧是做線下電器零售的,過去的固有印象太深了,優秀的IT人才都沒興趣加入一家線下連鎖店去工作。
這就必然導致優秀的人才不願意去。
不僅是技術人才,也包括網際網路行業裡的管理、市場、營銷等人才,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落後。除非蘇寧能像京東當年那樣,直接壯士斷腕地放棄所有線下店。
蘇寧放棄所有的線下店業務,allin線上業務。大家一看,嗬!蘇寧的魄力可真足啊,看樣子是要玩命了。
這樣一來,優秀人才才有可能進場去一起玩命,一起去開創出一個新天地。
不僅是京東這樣做,當年陷入危機的蘋果也一樣。
喬布斯重回蘋果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割肉放血、壯士斷腕。
砍掉了十幾個業務線。
很多業務線一年也賺上億美元呢,全部砍掉!
轉型太難了!
還會存在著行業品牌和人才選擇的惡性迴圈。
如果公司不展現出一點勇氣和魄力,高階人才又怎麼會有勇氣和魄力選擇離開舒適區而選擇加盟?
喬布斯就展現出了空前強大的魄力,放棄了蘋果過去十年的十幾個業務,孤注一擲地選擇了一個創業方向。
然後,驚豔世界的iMac就誕生了,接下來才有了iPod、iPhone和iPad。
程秉皓道:“在蘇寧的轉型過程裡,要麼電商業務迅速地做起來了,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給市場帶來了信心。優秀的人才一看,覺得蘇寧還可以,挺有發展潛力,這才有可能加盟。如果電商業務不能迅速地在市場中形成品牌和影響力,那麼持續性地就很難吸引到高階人才。高階的技術型人才,可以透過外包的形式實現。可是,管理、財務、市場、營銷等方面怎麼辦?只能從IT行業裡找一些二三流的人,或者去傳統行業裡挖人過來。這樣的一個組織團隊就很難形成真正的戰鬥力,就很難迅速地做出成績、做出品牌,進而就很難吸引到更優秀的人才。就會形成一種惡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