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斌辰來矽谷了,要組織團隊、調整業務,把yikyak和ucgram的兩個團隊捏合在一起,歸由自己分管。
&n的產品理念,以及自己對移動網際網路產品開發中的一些思路和經驗。
周不器親自出面,像個跟班一樣的在他身邊,幫他鎮場。
說實話,這個時候周不器才算是真正見到了唐斌辰幹練強勢,以及強大的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的一面。
以前兩人更多地是私下交往,唐斌辰也不會用一種以我為主的態度跟周不器對話,還感受不到。
這次參加產品會,算是真正地感受到了。
別的且不說,單是他對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的理解,就能看出來他已經領先全世界一大步,早早地進入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了。
就跟老師給學生講課一般,面對著矽谷的這些行業精英,他一點都不怯場,提出的很多產品理念,讓周不器也耳目一新,如同受教,比如——
產品設計的時候,絕不考慮web形態,一切考慮都基於app;
產品優先順序的選擇上,有趣高於功能,功能高於互動,互動高於ui;
產品的頁面上,要永遠地一維化,要讓使用者在一個維度裡解決具體問題,一旦產品出現了兩個維度,就會增大使用者的理解,從而造成產品災難。為此他舉了兩個例子,說是推特的app是很好的示範,facebook的app的那種滑出式選單,就是一個災難級設計。
除此之外,還有十幾條之多。
比如不要讓使用者選擇,同一個頁面之內,同一個功能只能有一個入口,同一個頁面,只能有一種展示方式。使用者寧可採取重複操作漫長而固定的操作路徑,也不會使用多變的快捷方式,為此他著重批評了msn。
比如要隱藏技術,這裡他點名批評了谷歌,產品應該要永遠展現簡單的、人性化的、符合人類直覺的介面,開發不可以為了炫技而展示功能,產品不可以為了炫耀而堆砌功能。
比如要永遠圍繞著功能做設計,永遠不要倒過來做這件事情,為此又把谷歌的幾款產品拎出來痛批了一遍。
比如產品要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滿足人性中的貪嗔痴,這是使用者的痛點。把握住人性,產品經理就能超越其上,成為使用者的神,用產品幫助使用者解脫。
比如要拒絕個性化。
像qq這種換面板的個性化設計,除了讓產品經理幻覺自己做了許多工作而自我滿足之外,沒有任何價值,它只能證明產品經理對自己產品的不自信,因為自信的產品經理憑藉預設面板就可以滿足所有使用者。
延伸開去,一款好的產品,其功能應該滿足全球所有使用者的需求,無須為地區做特別定製化。
這話就有點過了。
周不器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唐斌辰的這個大邏輯是對的,但是太絕對了。在一些比較特殊又很重要的市場,就應該有一些個性化的設計去迎合當地的文化和社會背景。
比如手機端的o推向全世界後,可以有一個熟人社交的“朋友圈”功能,這個圈子比facebook的圈子還小還熟人;可是日本地區就要特殊對待,日本的使用者更喜歡推特、yikyak那種公開的陌生人社交平臺,要用“關注圈”來代替“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