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計算的底層技術覆蓋面太廣太多了,任何一家都不可能全部吃下來。紫微雲只要從中穩定地搶下一些有影響力的地盤,就足以在全球站穩腳跟了。
就怕研究的方向錯了,去以卵擊石。
就像研究計算機系統,這是微軟的大本營。紫微雲要是專注於這個方向,不管做的多好,都不可能把這塊地盤搶下來。
要是在這些不可能搶下來的地盤上浪費了太多的科研力量,導致其他應該搶的地盤沒搶到,紫微雲沒能在底層技術上建立起自己的根據地,潛力就太弱了。
最好的選擇,是微軟的系統玩的好,那紫微雲就徹底放棄計算機系統這個領域,把這個地盤拱手相讓,去爭奪其他地盤,比如搶下來資料儲存的地盤。
到時候,紫微雲要用微軟的系統專利,微軟雲要用紫微星的資料儲存專利。雙方相互牽制,誰也別為難誰。
這樣的道理,真是太正確了。
可是,國情不同。
國內和西方世界在形態上格格不入,微軟、甲骨文、ibm、谷歌這些公司都是美國的公司。國內的思路一直都是要搞出自己的東西,以防徹底卡死。
微軟有了系統,英國德國日本韓國這些地方的科技公司,肯定就不會碰系統這個領域了,這是自討苦吃。
可國內不一樣,一定得碰碰這個領域,搞一個自主智慧財產權出來。
要以防萬一。
萬一微軟的不讓用了,國內還有個備用,不至於被人家拿住命脈。紫微星這種有實力的大公司,就要承擔起這樣的社會責任。明知道這是個自討苦吃的方向,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庫裡安完全是從商業的角度來權衡利弊,顯然對國內的形態不夠了解,這就是空降高管的缺點了。這麼看來,紫微雲國內團隊的科研專案的選擇,還真不能全聽庫裡安的安排。
周不器就按照既定方案,做出了安排。
不過,紫微雲的國內業務,並不能完全聽命於庫裡安,也保持了一定的自主權。庫裡安可以要求周峰帶領的紫微雲去做什麼,卻不能要求他不做什麼。
王建晉升為紫微星的cto,還會繼續的指導周峰,開發一些基於國情的在庫裡安看來純屬扯淡浪費研發經費的科研專案。
庫裡安有點失望,他覺得如果把所有的科研經費都由他來統一調派,可以讓紫微雲的技術研究取得更多更有效的成果,而不是開發出了一堆計算機系統、資料庫的相關技術專利,這玩意根本沒用。有微軟、甲骨文存在,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呼叫紫微雲的相關技術。
這顯然是錯的。
外國的公司不會,國內的公司也許會。
------題外話------
這個段落就寫到這吧,太枯燥了,也比較複雜,幾章的篇幅只能很粗淺地寫一寫。再深入了也沒法寫。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