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杉磯到倫敦,航程十幾個小時。
幾個小秘書都去臥室裡休息了。
周不器和鮑勃·弗裡德曼卻越聊越投機,頗有一種合夥人創業初期的激情和豪邁,會徹夜難眠地聊創意、聊想法。
這次,兩人看來是不會睡了。
周不器要在紫微星環球施行自己的製片方略,可他是外行,很多事情由他來推動是沒有公信力和說服力的。
鮑勃·弗裡德曼是好萊塢業內的資深前輩, 借他來推行,就可以事半功倍。恰好,這人年紀雖大,卻並不保守,有著跟好萊塢主流思路不太一樣的理念。
談過了“慣性”,“特效”, “爆米花”這三個大概念之後,周不器又提出了第四個概念:閤家歡。
投資電影的風險很大。
尤其是大製作的電影, 一旦虧損,可能連公司都破產了。
夢工廠當年為什麼被出售?因為《逃出克隆島》失敗了;米高梅當年為什麼破產被賣?因為吳雨森的大片《風語者》失敗了。
想要從更高的層面對投資專案進行風控管理,就要有一套標準化的大機率可以獲得成功的流程。
過去的好萊塢有很多理論,比如創意上的高概念,比如節奏上的起承轉合,比如上映期首周的票房理論。
可那些都有些過時了。
電影評分網站把電影的外衣給扒開了,過去所有的神秘感和好奇心驅動、衝動型消費,在未來的效果會越來越差。
得有一套即便電影被扒光了衣服袒露在影迷面前,影迷也願意買票進場的理論!
如果是優秀電影,比如《阿凡達》《黑暗騎士》這種,自不必說,超高的質量可以擊穿一切阻礙。
難的就是被評分網站打出了低評分的電影。
怎麼才能讓一部好萊塢大片,在評分網站給出了低評分後,依然能夠市場大賣, 依然能夠賺大錢?
這才是最關鍵的!
好電影賺錢,這是天經地義的, 操作起來非常簡單,不需要周不器出謀劃策。他要提出一套理論, 讓好萊塢商業大片能夠擊穿電影評分網站的障礙,就算是低分,一樣大賣!
這才是中流砥柱。
製作出好電影是小機率事件,製作出爛電影,才是大機率事件。
小機率事件賺大錢,大機率事件賺小錢,那麼紫微星環球在電影製片的戰略上就算大獲成功了。
就像前世的迪士尼那樣,最多的時候年度十大電影票房裡,有八部電影都來自迪士尼。
為什麼?
因為迪士尼跟矽谷的關係很近,有著對科技時代的新理解。
迪士尼是好萊塢最具科技屬性,距離網際網路距離最近的公司。別的公司都投資一堆製片費用幾百萬美元、幾千萬美元的中低成本電影,迪士尼不一樣,迪士尼的所有電影都是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大片!
為啥?
因為時代變了,特效大片才是影迷們去電影院裡買票看電影的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