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和孫正義聊了兩個小時。
基本達成了戰略上的共識。
這波對娛樂產業的投資,就是投內容,哪怕連續多年都不賺錢也沒關係,先把內容掌握在自己手裡!
這樣的投資邏輯,放在一般性的投資機構是不可能的,做了一筆大買賣,結果收益欠佳, 這不扯淡嗎?
資本市場的逐利性,很多時候就體現在鼠目寸光上,看不到更長遠的未來。
可是科技行業的投資不一樣。
這就是個燒錢行業。
經常就是一投十幾年見不到盈利,等盈利之後,忽然就一飛沖天。所以絕大多數的投資基金都拒絕科技企業,別說前期的風險投資了, 連二級市場上的股票都不願意碰。
這次周不器和孫正義合作投娛樂產業,其實投的是未來的科技行業。
兩人有同樣的認知,未來的網際網路流媒體, 一定能夠取代電視臺。有識之士已經在行動了,比如奈飛,比如蘋果、亞馬遜。可這個方向並不被資本市場看好,奈飛的市值現在才20億美元。
未來,一定會出現若干個流媒體巨頭。
是誰?
孫正義不清楚。
但是有一點很清楚,不管這行未來競爭多激烈,不管未來存活下來的流媒體平臺是誰,都需要內容來支援。
“影視音”的內容,就是一切流媒體平臺的根基。
所以就容易制定戰略了。
以不變應萬變。
拿到內容,就一定可以在未來的流媒體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這是孫正義思考、調研了很長時間,最終決定進場的原因。
這個思路是對的。
在流媒體領域,亞馬遜和蘋果進場都很早,可是他們缺乏足夠多的優質內容。迪士尼的入場晚了十幾年, 可是因為內容庫足夠豐富, disney+平臺上線沒多久,使用者數就達到了1.3億,超越了亞馬遜的1.1億,成為僅次於奈飛的2億,成為世界第二。
對周不器來說,他的佈局就更穩了。
左手奈飛,右手內容,很穩妥!
現在的奈飛才20億美元的市值,窮得叮噹響。拍一部優質的美劇或者電影,基本要50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真是投不起。
可以後不一樣,只要等時間,風口來臨,奈飛就會起飛。到時候,花錢買內容根本不是問題,十年後奈飛每年在內容領域的投資,會超過200億美元。
對奈飛來說,錢不是問題,關鍵是內容。就怕碰到迪士尼、華納那種,你給錢也不賣,他們要自己做流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