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大時代之巔> 第1377章 太封建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77章 太封建了 (4 / 5)

“米高梅的現狀,跟百代唱片差不多。05年的時候,索尼牽頭組了一個財團,對米高梅發動了槓桿收購。現在債務壓身也還不上了,要破產了。”

“這事我知道,太複雜了,沒法搞。”

周不器也算是半個好萊塢圈裡人,他知道一些內情,這是專屬於好萊塢坑害華爾街的資本遊戲。

話說,有沒有什麼手段,花1億美元就能完成對一家50億美元的企業完成收購?

方法有很多。

如果是國內,可以找到這家公司創始人家族的原罪,說你有就一定有,然後抓起來判刑,企業沒收。沒收之後的企業會進行資產評估,一套精裝修的高檔公寓,評估為一平米70元,一套房子只值7000元。透過“公開”拍賣,就可以用1億美元接收50億美元的資產了。

美國玩的是資本遊戲,主要就是臭名昭著的槓桿收購。

1億美元的本金,可以牽頭組織財團,再找來一些資本機構合作,共同籌資10億美元,成立控股公司。然後以這10億美元為本金,以未來企業資產作抵押,向資本機構貸款40億美元,總共籌資50億美元,就可以完成收購了。

完成收購之後,這家企業就會揹負上40億美元的鉅額債務。

主控方只出了1億美元,持股10%,就掌控住了一家50億美元的大公司。接下來就是業務調整了,拆分、出售、重組,開啟一波賣賣賣,先還一波錢,然後抓住主營業務撈錢。

索尼影業是好萊塢巨頭,玩得就更狠了。

在米高梅這件事情上,表面上是索尼出資50億美元收購了米高梅,現在米高梅瀕臨破產,索尼影業要虧得吐血。

實際上,索尼影業玩的就是組織財團槓桿收購的把戲,他們根本不在乎米高梅的財務增長,他們追求的是拿到米高梅的控制權。

擁有了控制權,就是規則的制定者,就是裁判員,這賺錢就太容易了。

《007》是米高梅的核心資產,先拍一部《007》,製片方是米高梅,可發行方是索尼影業。然後,奇蹟就出現了。

只透過發行一部《007》,索尼影業投資米高梅就回本了。

接下來所有的運作都是利潤。

至於米高梅的債務有多大,會不會破產,這根本不重要。反正米高梅的電影都要由索尼影業去發行,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所以說,米高梅和百代唱片這兩家公司,看起來一樣,其實根本不一樣。

米高梅是製片公司,只負責生產電影,沒有發行公司,要交給第三方來發行,沒有自身渠道。而百代唱片則有完整的音樂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命脈掌握在自己手裡。

孫正義剛剛對娛樂產業開展研究,他還不太懂。

周不器就給他解釋了這其中的彎彎繞,“網際網路是內容為王,可是娛樂產業是傳統行業。傳統行業都是渠道為王。不管是電影還是音樂,掌握了發行權才能擁有自主權。米高梅已經被閹割了,當然即便被閹割了,也很有投資價值,米高梅擁有的《007》《貓和老鼠》《魔戒》都是最優質的版權,跟網際網路流媒體結合也不需要發行公司。可相比之下,還是百代唱片的業務更完整。”

“行,我們回頭再討論。”

孫正義是幹大事的人。

他最近要斥資超過200億美元收購美國的電信巨頭呢。以他的眼光來看,既然要投資娛樂產業,區區一個百代唱片滿足不了他的胃口。既然做了,就要幹一票大的,幹一票有著遠大“願景”的生意。

只可惜,好萊塢經營百年,比想象中的複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