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人都會成長的。
想當年剛創業的時候,這就是個對技術一竅不通的傻小子。這幾年下來,他這個外行也能對一些技術概念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了。
既然如此,那程秉皓就要多深入地聊幾句了,道:“網際網路雖然有分享的基因,但任何一個矽谷巨頭,都不會把獨家的核心技術分享出去。之所以會免費地把專案原始碼分享出去,也有市場的考慮。”
然後,就簡單解釋了其中的三點原因。
第一,技術太簡單。
比如做一個音樂網站,幾個大學生隨便搞搞就能做出來。這種網站的程式碼有什麼可隱瞞呢?直接開源分享出來就好了。
第二,弱小的時候,可以透過開源來以小博大。
在作業系統領域,有兩大巨無霸:微軟和蘋果。谷歌要做作業系統,怎麼去競爭?答案就是開源。透過開源,把全世界的開發者都吸引過來。蘋果系統全封閉,微軟系統要收費,安卓系統才有勝出的機會。
這是一些高階技術開源的最主要原因。
可是開源必定會帶來安全隱患。不是開原始碼寫得差,而是程式碼全公開了之後,開發者可以使用,駭客也可以使用了。就相當於一棟房子的門窗都開著,駭客就可以很容易地來無影去無蹤了。
第三,強大的時候,可以透過開源來排擠競爭對手。
比如谷歌瀏覽器。
為了開發這款產品,谷歌前後斥資將近100億美元,花銷之大比安卓系統還多。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這款產品很優秀。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這款產品完全失敗,是戰略級失敗。無線時代瀏覽器是手機的流量入口,谷歌還以為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瀏覽器也會是流量入口呢。
蘋果商店一出,讓谷歌傻眼。
沒辦法,只能開源,化被動為主動。
谷歌的it技術世界第一,他們用了好幾年耗資大幾十億美元才做出來的產品……這產品一出,只要開源,別人家的瀏覽器就都得死!
市場上就只能留下谷歌這一家。
一些小公司花幾億美元自研出來的瀏覽器,沒有任何生存的可能。除非微軟這種矽谷巨頭不服氣,願意耗資200億美元再做一個瀏覽器核心,這也許能超越谷歌,可這有必要嗎?瀏覽器這東西根本不賺錢。
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瀏覽器市場被谷歌統一了,只有蘋果的封閉系統排外。未來的瀏覽器,不管外殼怎麼換,核心就兩個,一個是谷歌,一個是蘋果自帶的safari。
這種方式雖然沒賺到錢,但打擊了競爭對手,弘揚了自家美名。
後世中,當許多科技公司都在研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並且初見成效的時候,特斯拉忽然宣佈要把自家的自動駕駛方案開源了……這訊息一出,除了谷歌的團隊,全世界所有的自動駕駛自研團隊都歇菜,該裁員裁員,該關閉關閉,該甩賣甩賣。
程秉皓道:“還有一種就是技術預期實在達不到,就只能開源出來,讓全世界的開發者一起努力。這是真正的技術開源,不過這很少。大部分都是為了市場開源,透過免費來賺錢。”
周不器道:“所以u和我們的合作,是因為他們看不上市面上的幾款開源的流媒體解決方案,想要自研一個更穩妥更高效的?”
程秉皓笑笑,“對,是這個意思。”
這一下,周不器心中有數了。
技術就是使用者體驗啊,u在國內的研究中心技術真是差了點勁,矽谷的研究中心還因為經費不夠只開了一半。單從這一點來看,u就不可能是奈飛的對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