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開出的這個條件,就極其奇葩。
年化收益20%……從理論上看,偶爾的年份可以達到,可絕大部分年份都不可能。甚至他還承諾不達保底收益,會退返管理費……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這簡直比投資公募基金還划算,是巨大的利誘。
陳然已經抓狂了,“周大老闆,你這樣搞是不行的,根本賺不到錢。”
周不器一揮手,很果斷地說:“陳姐,執行上的事你幫我處理,戰略上的計劃,你跟不上我的思路。我說了我跟巴菲特一樣,我是價值投資的堅守者。不同點,巴菲特做的是傳統行業,我關注的是科技領域。”
“價值投資?”陳然差點暈倒,心臟病快犯了,“哪有在科技產業做價值投資的?”
周不器眉梢一挑,“怎麼呢?”
陳然道:“科技產業是風險最大的一個產業,華爾街至少有上百個資本基金號稱在做價值投資,都是以傳統產業為主,科技產業為輔。價值投資的本質是長線投資,科技公司哪有什麼生命力?當年的王安、康柏、施樂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技公司,不是說倒就倒了嗎?現在的索尼、松下、飛利浦、諾基亞、摩托羅拉,不也快完了嗎?全世界有幾家科技企業的壽命能超過30年?”
一般情況下,只有投機分子才會玩科技,價值投資的堅守者都是玩傳統產業。巴菲特後來買進蘋果,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蘋果的研發經費可控,沒有無底線地做研發;第二,蘋果商店的佣金制度,已經轉型為一家服務型公司。
周不器太明白這個道理了。
曾經矽谷第一的雅虎,很快就完了;曾經國內第一的方正,說破產也破產了。十幾年後,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在排隊捱揍,華為被外國打壓、聯想被本國打壓,小米在海外發生了xx門、中興也在逐步地失去海外業務……整個行業一片蕭條,就沒有一家能過安穩日子的。
這行的風險太大了。
國內如此,美國也一樣,當局天天叫囂著要對高科技企業徵收附加稅。奈飛還被美國電信公司給告了,認為他們佔用了太多的流量。要求奈飛除了支付流量費之外,還要支付一筆額外的費用。歐洲在不停地開罰單,美國本土也不斷地在反壟斷調查,要求拆分科技巨頭……
巴菲特的投資原理是正確的,跟國內的私募大佬林園都是同樣的邏輯。
可是!
周不器不一樣!
他先知先覺!
至少未來1015年裡,他看上的那些高科技企業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個別的像英偉達、奈飛、谷歌、蘋果、企鵝、暴雪等公司,未來甚至可能帶來幾十倍的回報。
至少在這段時間裡,周不器可以承擔起高風險。
大不了十幾年以後先知先覺失效了,已經功成名就的世界著名金融家周不器先生就可以退隱江湖了,不玩私募了。或者調整投資策略,不再給出各種各樣誇張的投資回報承諾了,就可以安安穩穩地鳴金收兵。
“所以說啊,別人都不行,只有我行。”周不器笑了笑,自信滿滿,“我就是做這行的,我對科技行業的理解,遠超其他人。我知道哪家公司有未來,哪家公司會完蛋。”
“這……”
陳然神色狐疑,覺得這個年輕人太自信了。
周不器淡淡的道:“陳然女士,我需要的不是質疑,而是執行。如果連你都對我缺乏信任,還怎麼去外面拉攏更多的投資者?”
陳然連忙道:“沒有,我就是有一些疑問。”
周不器道:“不需要有疑問,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事就行了。就這麼定了,我的私募基金,會對外承諾每年20%的年化收益。如果做不到,利潤分紅不要,管理費退回!”
陳然深吸了一口氣。
不知道該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