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星現在沒有影片業務,不是因為不重視,而是因為太重視。周不器始終沒有找到一條合適的發展影片業務的方式。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流量明星對社會生態的破壞太大了。
全世界都有流量明星,可在娛樂圈裡,這只是最最底層的一個群體。就比如韓國的男團女團,看起來挺美挺好看,卻是受歧視的那一類,偶爾進入了主流會場,比如去青龍獎的頒獎禮上演唱,場面就會特別尷尬。
青春活力的女孩子們在臺上又蹦又跳,臺下的製片人、導演、演員們別說鼓掌了,笑都不能笑,全程繃著臉,集體沉默,宛若空場一般。
誰要是表現出了對偶像團體的喜歡,那真是太low太丟人了。
等下一個節目,某一個專業歌手上臺獻唱,那就開始掌聲雷動了表示歡迎了。
本質上來講,大家根本就不是一個圈子裡的。
導演、演員、編劇、歌手這些人,他們的圈子叫演藝圈。很多大演員透過自己演員的職業,透過作品成為了明星,成為了偶像。
男團女團的圈子叫偶像圈,是職業“偶像”,透過又蹦又跳的色相去吸引大眾。
可國內不一樣。
流量明星不僅進了大雅之堂,還成了全民追捧的大人物,成了高高在上的存在,可以隨意地壓榨那些受人尊敬的老戲骨。
甚至為了應付這些偶像咖和綜藝咖的流量明星太差的專業能力,劇組裡甚至要容忍他們不說臺詞說數字……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網際網路。
再準確一點,就是網際網路影片。
網際網路影片太燒錢了,可國民的收入很有限,過高的VIP訂閱費老百姓承受不了,就只能採用“免費+廣告+低會員費”的模式。
即便是低會員費,會員也很少。
主要收入靠廣告。
廣告的模式,就是流量越高的影片,廣告費越多。這也就意味著,影視劇內容的好壞不重要,對影片網站來說,能帶來流量才最重要!
年輕人們喜歡又蹦又跳的偶像組合?喜歡嘻嘻哈哈的綜藝節目嘉賓?
簡單!
直接讓偶像團體的流量明星和屎尿屁的綜藝明星去當主演就好了,至於演技怎麼樣、內容好不好,根本不重要。
能帶來流量就好了。
電影公司都沒錢,可網際網路公司很有錢。
有錢就是大爺,流量為王,凡是網際網路企業參與的影視作品,就只能按照流量的模式來走……結果就出現了一系列畸形的社會現象。
偶爾出現的幾部優秀的電影電視劇,背後的資本方一定沒有網際網路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