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如果某家公司開發的魔改Helo,沒有商業化運作,沒有為自家的產品打廣告、引流量等等,紫微星就不會收費。
這無疑會大大地促進第三方公司對開發魔改Helo的熱情。
試試總是沒錯的。
先打造出一款魔改Helo,看看反應。如果市場反饋不好,使用者太少,放棄就可以了,反正是免費的。
如果市場反饋很好,使用者基數比較大,再做進一步的商業化探索,把這款魔改Helo的流量往自家的平臺上來引導。
至於收費標準和模式,大家集思廣益,構思出了十幾種模式。
總結下來,主要就是三大類——
一,按登入次數收費。
就像Helo的快捷登入服務那樣,魔改Helo每登入一次都要支付紫微星相應的費用。
二,分成模式。
就像朋友網開放平臺那樣,魔改Helo賺到的錢,都要按照比例對紫微星分成。
三,買斷模式。
就像Helo的遊戲面板那樣,遊戲廠商每年向紫微星支付一筆固定的費用,以後不管有多少登入次數、賺了多少錢,都跟紫微星無關了。
三種模式,紫微星內部都有現成的樣板模式可以當作參考,在產品策劃和專案運營方面都算是有一定的經驗。
當然,“魔改Helo計劃”的戰略意義深遠,遠不是一兩次會議就能搞定的。
這個計劃一旦運作起來,可能會對未來二三十年國內的網際網路產業形成很重要的影響。這麼一來,Helo就相當於一款半開源的產品了,所有公司都可以加入到“魔改Helo計劃”中來,會極大地影響未來國內的網際網路產業格局。
這個計劃別說對紫微星了,放眼全世界都是頭一遭,是巨大的產品戰略的創新。
單靠一個偷偷摸摸的彩虹Helo還遠遠不夠。
需要有更多的實驗品論證這一計劃的可行性。
會議上,大家出謀劃策。
有的人說跟樓上的老張合作,搞一款搜狐Helo,可以看新聞聊天;有人說跟旗下的優酷合作,推出優酷Helo,可以看影片聊天;有人說跟京東、噹噹合作,推出京東Helo、噹噹Helo,電商平臺是最需要流量的,他們也許很願意嘗試……
周不器沒有表態。
覺得這些思路都不夠亮眼。
決策委員會上的很多人都不是做產品的,他們對產品的理解不到位。大決議定下來就夠了,具體的執行,還是小會上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