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到這個份上,周不器已然猜到了陳東到底幹了些什麼。
這小子去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了!
難怪說他把京東和阿里派來的兩個財務給壓下去了,從當地的一家證券公司聘用過來了一個首席財務官。
還以為這是他的管理手段呢!
原來,這是為金融交易做準備啊!
這膽子,太大了!
恍惚之間,周不器微微一愣,好像……好像這波操作,他和自己沒什麼區別。都是利用公司的保密規則,偷偷地進入金融市場上撈一筆大的。
不同的是,這小子膽子好像更大一點!
周不器不敢自己進場,只能是把錢投給華爾街的一傢俬募基金來操盤。陳東膽大包天,直接找來了一個金融交易的高手,親自上陣!
當初國內股市連續走高,陳東這小子就私下裡涉嫌挪用了一筆公款去炒股。這下可好,又來了這麼一出!
果然是有前科的。
不同的是,兩件事的性質不同。
到底是“個人挪用”還是“企業投資”,最簡單的一個評判標準就是公私分明。
拿公司的錢去金融市場,賺來的錢歸公司所有,虧損的錢由公司承擔,這是投資行為。拿公司的錢去金融市場,賺到的利潤進入自己腰包,公司只能收回本金,這就是挪用資金謀利了。
公對公,私對私,就不會有問題。
不過,這裡面也有很多空子可以鑽。
很多時候,這種非主營業務的投資行為,都是需要保密的,尤其是上市公司,必須嚴格保密。因為一旦被外界知道公司不務正業地玩起了金融操盤,股價必然大跌。
既然保密了,就給了很多壞人操作空間。
拿公司的錢進場投資,虧本了,這是公對公,是屬於公司的投資行為,虧損由公司承擔。賺錢了,就可以改變性質,這筆錢是個人從公司“借”出來去投資的,賺到的錢屬於個人,把本金“還”給公司就行。
所以很多時候,這種事情就是一刀切。
正兒八經的非金融公司都不會拿著公司的錢去炒股、炒期貨之類。除非是這家公司不行了,再不來錢就活不下去了,沒辦法了只能賭一把的進場。
不管是紫微星還是京淘,顯然都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可見周不器和陳東是兩個大奇葩。
周不器還好理解。
他是先知先覺,有足夠的底氣保證。
陳東呢?
他憑什麼敢這樣冒天下之大不韙地殺進金融市場?
周不器面色鐵青,質問道:“你哪來的信心!”
陳東道:“你給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