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和雷俊的關係不錯。
事實上,他和圈裡的大佬們,關係都還可以。跟BAT那三家的老闆不太一樣。
百度的那位,出身太高,留美回來的企業家、科學家,備受官方待見。比同行們優越多了,身上有一種傲氣,有些目中無人。
阿里的那位是個大忽悠,騙過不少人。關鍵是,阿里還成功了!他當年畫的大餅,還真一步步地實現了。這讓當年錯過他的那些人臉面上不太好看,自然而然的要疏遠一些。而且他搞支付寶,挑戰的是金融市場,需要找大後臺支援。這種路數跟網際網路同行不太一樣,有點像樂視的賈布斯。
企鵝就更不必說了,都成行業百草枯了。
在這方面,年紀輕輕的周不器雖然也位高權重,可他總是一副謙遜的姿態,不管是在前輩還是同輩面前,總是友好而低調,在哪都吃得開。
雷俊給周不器傳授了一個做海外市場的經驗。
如果是賣產品。
比如賣電腦、賣路由器、賣冰箱、空調和義烏小商品,這個很簡單,物美價廉就可以了,就可以很順利的開啟國外市場。
就像聯想、華為、阿里、海爾這些企業那樣,簡單粗暴的開拓海外市場。
可是,如果是賣服務,難度就陡然提升了。
服務這種東西,並不是價格低,市場就會認可。還要符合當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
做軟體、做網際網路,其實提供的都是服務類的產品。
尤其是網際網路。
全世界都是免費的,很難在價格方面有什麼差異化,就只能靠著使用者體驗和與當地文化的契合度來競爭了。
雷俊道:“在我看來,企業的成功主要看三個方面,團隊、使用者體驗和成本效率。如果在這三個方面都有優勢,那麼一定能成功。如果在某一個方面有優勢,而另外兩個方面沒有減弱,也可能會成功。”
周不器點了點頭,“嗯,有道理。”
雷俊接著說:“對海外業務來說,最難的就是使用者體驗。做不到最好,至少也不能比本土同行差。然後在其他兩方面下工夫。”
“金山是怎麼做的?”
“我們算是取巧的,跟當地的會社合作,我們提供技術和產品,他們負責幫忙運作市場。”
“這樣啊……”
周不器有點失望。
這麼搞,一大部分的利潤就要讓給當地的企業。就像韓國網遊出口到國內,都是由國內的遊戲公司運營著,利潤分成。因為韓國的遊戲公司也吃不準國內的文化,也運營不起來。
相比之下,還是矽谷巨頭更有信心。
不管去到哪一塊市場,都是以我為主。
比如谷歌,周紹寧主政期間,就多次向總部建議,改成中國谷歌,而不是谷歌中國。要按照本土行情來特事特辦的運營,不能把全球的那一套用在國內市場裡,大環境不一樣。只可惜沒被採納。
雷俊道:“矽谷的大公司,能夠很順利的開展全球計劃,一大部分也得益於好萊塢推展開的價值體系,民主、自由,普世價值。有了這一套基本的價值準則,矽谷巨頭在這個體系內設定標準,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海外市場做起來了。尤其是歐洲,跟美國的價值體系幾乎是一樣的。所以你看矽谷的企業的進入歐洲,幾乎沒有任何阻礙,跟後花園一樣。”
周不器鼓掌叫好,“有道理,有道理啊!普世價值這一套……嘿嘿,在亞洲還真不太行。國內就不說了,韓日、印度以及東南亞的大部分國家,都不太行。這是儒家的地盤,有一套忠君愛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