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科技創新,依靠的並不是神乎其神的技術,而是偉大的創意。
比如電動車的電池。
這一度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關鍵因素。馬斯克進入這個領域後,馬上展開奇思妙想。他發現筆記本電池,其實是用若干個松下的5號電池連線,然後封裝起來,達到了穩定又高效的作用。
膝上型電腦可以,電動車為什麼不可以?
在這個創意之下,特斯拉電池組出現了,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網際網路也是。
比如紫微星工程院要搞的這個“分散式的網頁載入技術”,可以讓頁面像瀑布似的“唰”的一下載入完成。
技術難度並不大,只要掌握了分散式能力,誰都能做到。
可實際上,這個專案概念是唐斌辰從美國偷偷帶回來,是Facebook的理念,是扎克伯格的創意。
以矽谷的技術,早就能做出來了。
可就是沒人做。
因為這個分散式的網頁載入技術,並不能真正的讓網頁載入速度降低,只是把網頁上各個模組的載入順序調換了,看上去是降低了,是透過技術手段給使用者造成的一種錯覺。
然後,恰恰是這種“看上去”,這種“錯覺”,就能大大地提高使用者的上網體驗,在網頁上停留更多的時間。
沒人能想到這一點。
後來是Facebook自己做出來了,使用效果極佳,才在2010年正式對外公佈。解釋了其中的原理,給全球的網際網路企業帶來了啟發。
現在是2007年7月初,有時間優勢。
尤其在國內,還有技術優勢。
紫微星工程院拿這個專案為外包服務亮相,算是綜合了各方面的考量。
程秉皓過來彙報,意氣風發的,好似幹成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一共簽了6份合同,總價值2200萬!”
“都是關於這個頁面載入的?”
“對,呃……其實工程院在做的專案有很多,不過技術委員會沒批,只給這個專案放行了。”
周不器點點頭。
他當然要支援技術委員會的意見。
很多專案還要作為紫微星的技術優勢,應用在各個業務中。要是都外包了,所有人都有了,自身的技術優勢就沒了。
對於這種厲害的技術,肯定是更新換代的。等紫微星研究出了更厲害的新一代,就把上一代的技術產品釋放出去。
要麼賺一筆錢,要麼就是直接開源,成為免費產品,讓同行們都念著自己的好,打造企業形象。谷歌、Facebook釋放出的很多開源專案,基本都是這麼來的。
“那6家都是誰啊?”
“淘寶、噹噹、拍拍、京東、易趣和貓撲。”
“這麼多電商網?”
“對,電商網的使用者體驗更重要吧。心情對購物結果的影響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