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歸欣賞,認不認同就不一定了。
周紹寧總覺得周不器的一系列玩法,花裡胡哨的,底盤不夠穩,好像一陣大風吹來,就能刮跑。
周不器也願意跟他多交流。
這次過來,談紫微星的內容業務和谷歌的搜尋業務合作,只是小事。
他理念是以人為本。
更關心的是人。
周紹寧如果從谷歌中國辭職了,他會去哪?
被阿里的馬老闆忽悠,跑去杭城開快遞公司?實在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他是技術出身,復旦計算機系畢業,然後去美讀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後,在貝爾實驗室從事工作,是貝爾實驗室無線通訊方向的產品總監,跟團隊一起,開發出了新型的無線電話系統——小靈通。
是實實在在的通訊領域大神。
巧了!
如果一切順利,周不器還想著幫老爸圓夢,做手機呢!
周紹寧滿是擔憂的問:“小周,如果咱們至少商業上的夥伴,有些話我不該說。可作為朋友,我還是心存疑問。紫微星旗下的業務……是不是太零散了?”
“不零散。”
“電商、社交、資訊保安,眼下又要做內容……對了,你還有個研究室,在做分散式資料庫。”周紹寧搖了搖頭,有些不太認同,貪多嚼不爛啊。
周不器已經受過太多次這類的質疑了,笑著說:“你覺得應該更專注?”
“對。”
周紹寧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周不器沉吟了一下,語速很慢的說:“在科技變革的初期,做什麼都風險很大,所以大家都是以小團隊的模式,專注於一件事,做精做透。這當然沒錯。可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後半段,科技紅利就會變小,整合就會成為釋放紅利的新方式。到了那時,多業務的公司,就會比單業務的公司更有優勢。”
這絕對是掏心掏肺的經驗之談。
移動網際網路到來,阿里和企鵝就好像插上了翅膀,展翅翱翔,可百度為什麼不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百度太專注了。
過去那些年,百度專注於跟谷歌打架,把所有目光都落在了搜尋方向。
百度是取得了成功,把谷歌趕出了中國,可還來不及慶祝,就發現已經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落後了。另外兩家都在瘋狂的整合資源,百度卻只有搜尋一個賽道,頓時就方寸大亂,天價收購91手機助手,做外賣……搞的亂七八糟。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變革的初期,風險很大,為什麼?
因為誰都無法確定,自己選擇的賽道方向是正確的。資本沒信心,創業團隊也充滿懷疑,為了減少失敗損失,當然是要小團隊,把所有精力專注於一個領域,為了能夠活下去。
可週不器不需要。
他沒有選擇的風險。
他先知先覺,所有的戰略決定都是正確的,即便有一些原創的業務,也是符合商業邏輯和市場定位的。
他有資格玩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