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9月底,堅持了半個多月的羅氏針織終於堅持不住了。
如今羅頂邦手中公司的股份已經不足35%,這是一個極為危險的訊號。
換而言之,羅氏針織很有可能隨時易主。
當天晚上,羅頂邦以及其家裡人一同商討著公司的事情。
雖然公司已經上市,但是就目前來說,董事會的人大多還是羅家人,畢竟從家族式企業變成股份制公司這需要過程的。
“爸,目前咱們手中的股份太低了,我們是不是應該收回一些股份?劉大雄這次來勢洶洶,顯然不僅僅是為了狙擊我們的股票然後大賺一筆,他這種做法更像是要全面收購我們公司,如果公司易手咱們這麼多年在紡織業上的苦苦經營就要白費了。”
羅頂邦與妻子陳思,育有5子一女,大兒子羅風6歲就隨家人來香江,13歲輟學,14歲起跟著父親經營自家紡織業務。
但他的二弟羅凱的“精明能幹”,更得羅頂邦歡心。
年少氣盛的羅風,怎麼受得了這樣的冷落,20歲時下定決心“單飛”。
1970年,26歲的羅樂風和妻子蔡玉清脫離家族生意,開設針織工廠,並逐漸壯大成全球服裝製造商——晶苑國際集團。
同樣是服裝行業,他和羅頂邦創辦的堡獅龍不同,晶苑從事的是服裝代工生產。
創業前期,羅風只有幾臺縫紉機和針織機,靠著給客戶加工毛衣維持,當時只是一家小作坊,只有夫妻二人來經營,是名副其實的夫妻店。
羅樂風負責生產和銷售,妻子蔡玉清則管財務和行政。
慢慢掙了些錢,積累了人脈和渠道,羅氏夫婦開起了工廠,批次生產服裝。
此時的羅家長子並不在家中,現在說話的二子羅凱。
羅頂邦陰沉著臉,久久不曾開口。
他於1975年成立羅氏針織,與麗新集團創辦人林欣、肇豐紡織創辦人方周、萬泰製衣創辦人田元,均是靠炒賣成衣配額暴富,如今並肩成為香港紡織製衣行業“四大家族”。
可以說製衣行業就是他們羅家暫時的命脈,如果連這個安身立命之本都丟掉,那麼他們這個羅家只能退出香江這個大舞臺了。
雖然心有不甘、但是羅頂邦卻毫無辦法,明知道這個時候回收“劉大雄”手中的股票是虧的,他也不得不著手回收。
第二天,羅氏針織斥巨資開始高價回收股票,一直關注著這件事的許大茂在從葉舟哪裡得到訊息的時候二話沒說就把鄒志雄叫了過來。
“老鄒,羅氏針織已經開始回收股票了。”
鄒志雄試探般問道:“許先生,那您的意思是……”
“收手吧,把羅氏的股票以高價賣給羅頂邦。”
沒出鄒志雄意外的回答讓鄒志雄沉默了一下。
許大茂笑著說:“不甘心?”
“是的,許先生。目前我們手中的股票和資金來說,完全是可以吞的下羅氏的,為什麼在馬上成功的反而將手中的股票交出去呢。”
確實是這樣,可許大茂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萬國商貿旗下的工廠全部分佈在內地,按理說不會在乎香江這邊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