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三次元嘉北伐均大敗而還的教訓太深刻了,劉義隆掏空了一國之力北伐,結果反而被拓跋燾反擊打到了長江邊上,府藏、武庫為之一空,城池失陷、百姓流離……
或許許多人只從辛棄疾的詩中聽到過元嘉草草,但它對於南北朝局勢的影響極其深遠,元嘉的主人公劉義隆作古之後,南朝皇帝也就基本熄了打回中原去的心,齊梁兩朝都是採用“積極防禦”“伺機而動”的戰略,戰法以騷擾、爭奪戰略要地、擴大縱深為主。
戰略上極其剋制。
正始二年,魏取漢中,南朝版圖又少了一塊。
儘管鍾離一戰韋睿如天神下凡,談笑間斬俘魏軍十五萬,但別忘了,這場戰事發生在梁國境內。
此戰之後,魏國國力有所下滑,梁國聲威大震,陸陸續續發動小規模的北伐,雙方互有勝負,陷入拉鋸……但是,這個時候梁國的內憂又出現了。
魏國開始大規模拉攏利誘梁國境內的巴、蠻、僚、俚等部族,由於宋、齊、梁三朝對土人多加擄掠與誅戮,靠近魏國邊境的土人紛紛率部歸義。
為了對付梁國,皇帝特賜封歸附土人爵位,州郡之職,允許土人部落自治,任其選擇郡縣居住。
一打一拉,土人向魏自不待言。
面對土人前赴後繼歸魏,蕭衍倒是想補救,可怎麼補救?
元魏皇帝可以賜給蠻人土地官爵,但他不行,梁國十之八九的官職都是僑人(流寓江南的北方人)佔據,連吳人都得靠邊站,蠻人怎麼可能有立身朝堂的機會。
此時距離八王之亂都過去了二百多年,南北對峙已是常態,漸漸的,蕭衍也就熄滅了提兵入洛的心思。
佛法他不香嗎?
出家為僧他不舒服嗎?
當你的精神意志力足夠的時候,你往往可以發揮出自己都想不到的潛力,而當你思想上先投降先放棄的時候你可能連你平時的百分之十的水平都發揮不出來,所以一個人究竟可以做到什麼,完全看他的心理足不足夠強大。
坦誠講,蕭衍輸就輸在了沒有雄心壯志上,而這恰恰是帝王必須要有的一點,沒有雄心壯志,那和劉禪有什麼分別。
雖然大志沒有,但是蕭衍隔岸觀火、趁火打劫、火中取栗的小智還是有的……
六月月初,李崇剛剛抵達雲代之時,梁國宣毅將軍裴邃領軍三萬北伐——兵鋒直指仲家天子舊都壽春。
本就亂成一團的大魏王朝更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