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玉你和百年(韓軌)領一幢士卒速速登山,守住上山道路,阻止叛軍登山向下放箭、滾石”。
“得令!”
東方白沒有半點猶豫,當即抱拳領命,如今沒了鎮將楊鈞的迴護,他又變成了沒孃的孩子,腰桿也沒法挺直。
沒辦法!沒實力、沒後臺就是這樣,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賀拔嶽是如今軍中的第四五號人物,他下達命令,東方白自然要遵從,當即下馬與韓軌領一幢步卒上了山,隨行的部將仍然是東方老、曲端二人。
李虎、杜達二人則是留在了賀拔嶽身邊,對此東方白並無看法,論感情,賀拔嶽與二人有兄弟之情、主僕之誼,李虎二人如此選擇,再是正常不過了。
居於中軍的竇樂、楊暄二人聞得賀拔勝來報,立即吹響敵襲的號角聲,兩千魏軍迅速行動起來,準備迎接高車大軍的掩襲。
主將營帳裡,竇樂、楊暄、賀拔度拔、賀拔勝、高歡、侯景匯聚一堂,商議對策。
大軍出懷朔的原始目的本來就是突圍,此刻,衛可孤遣來的偏師已經兵臨山下,這一仗,無論如何也是不可避免了。
可問題是目前大軍置身於一個陌生的戰場,敵情不明,又沒有後援,這仗,該怎麼打?
退,只有死路一條。
進的話,往哪走?
怎樣打破叛軍的圍剿?
經過一輪緊急磋商,眾將定下了初步的戰略安排:先構築防線,固守虎山隘口,待摸清敵軍虛實之後出擊。
既然是隘口,自然是有出口、入口兩端,魏軍兩千兵馬正好一分為四,山上道路一千,山下隘口一千,各處五百。
牛馬居中,堵塞士卒後退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大軍在出懷朔時攜帶了不少強弓硬弩,只不過箭矢不多就是了,故而魏軍各處陣線統一採取了雁行陣。
三重雁行陣相疊,五百人整好將十二三丈的隘口塞的嚴嚴實實。
當然,與狂野上黑壓壓的高車騎兵相比,隘口的五百魏軍還是顯得過於單薄了。
隨著一陣急促而又淒厲的號角聲響起,高車騎兵發起了第一波試探性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