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樸素的情結,這幾年下崗浪潮一直存在,濱海獨善其身一直平穩過度,有甘笛的功勞,讓濱海成為一個風雨飄渺的蜜罐中成長,濱海市老百姓的閾值提升。
這次因為2000人下崗浪潮,聚焦到許佳的前途,讓人更加扼腕嘆息。
在有心人推波助瀾下,對比極地人的火熱大賣,形成諷刺對比。
“五中的年級第一,正常考試市重點學校沒問題吧。”
“100%,未來大學好苗子,可惜了。飛來職專?是甘笛收購的企業嗎?”
“甘總又是捐贈股份,又是在濱海市搞扶貧,結果讓一個好苗子去飛來職專?他怎麼想的,給點獎學金,支援許佳念大學是正途啊。”
“哼,估計是為了給他的新學校打基礎唄,想升格,就要好生源,像許佳這種好苗子,看到肯定不撒手,畢竟是商人。”
“捐獻不少,可以救一下企業和下崗工人。”
“不可能,人數太多,企業減產,甘總的企業放在一起都不夠打。”理中客看到周圍人的反應不善,又道:“其實說白了,他怕被纏住,捐一點杯水車薪,捐多了惹禍上身。”
“多少都是些心意啊,白買他不少保暖內衣,真是浪費。”
甘笛早就不是初出茅廬的揹負債務,孤獨一擲開發保暖內衣的創業大學生,在老百姓眼裡,他是經營五家企業的十億富豪。
他高高在上,卻欺負初二女生許佳,一個同行業的女工待崗,被逼到女兒出走去職專。
甘笛在濱海市的金身裂開了。
媒體對於這種事最敏感,都市報王主編也不認同甘笛的做法,說道:“英柔啊,你看看做一期跟蹤報道,委婉批評下飛來職專的做法。”
“這件事我清楚,許佳是自願的。”
“小孩子賭氣而已,18歲都不到,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太沖動。”
羅英柔想不到朱鑫禮他們的殺招如此凌厲,甘笛在濱海市有口皆碑,竟然能扭轉風評。
吳虹腦子很亂,她被工友諷刺一番賣慘。
大家境遇相同,你卻因為採訪,得到大把好處,不少企業伸出橄欖枝,許佳也得以有助學金回到五中上課。
九組的工友感到受到背叛,想起當初找吳虹商量的情形,原來人家早就謀劃退路,所以推脫不管。
呸,真是人精。
等到她推車回到棉紡宿舍的小院,發現門前都是記者,他們都是嗅到新聞價值,一個個話筒懟到吳虹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