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自明申請到大學學習班進行短期三個月的培訓,夏宛再次對飛來腳踏車廠進行整體評估。
虧損,大面積虧損。
商業中心的人流不斷是其他公司犧牲利益堆出來的的火爆現象,飛來設立的存車點超負荷運轉。
存車點每個月至少淨虧損八千元損耗,更新零部件和損耗,人員培訓費和加班費。
為了會員卡的鋪開,對存車點管理員定期培訓,負責開卡和預約,提高工資待遇,也加重負擔,降低存車費,成為虧損的主要原因。
甘笛提出15億的計劃,當時六萬輛庫存腳踏車甩賣,再次推出後飛來腳踏車效果卻不理想,說明甘笛認為不可持續,衝動消費成為主要因素。
丁自明打造的三個新團隊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在鼓勵投資政策中,一些小企業和合資企業拿到“二免三減半”的免稅政策。
津門和濱海有相當一部分組裝企業均是鄉鎮工業,沒有社會負擔,既無醫療勞保、又無養老基金,還不包括配公房等福利措施。
這些優質土壤和鄉鎮企業結合,持續擠壓飛鳥和飛來的整車市場。
“2300萬的虧損。”
甘笛稽核夏宛的調研報告,放下心來,飛來和飛鳥的簽訂意向,將蓄電池和抵押貸款一千五百萬注入到新公司,飛來還剩下傳統腳踏車業務線、飛來職專和幼兒園。
這是他距離破產最近的時刻。
“不光如此。”夏宛打個響指。
任日慶推著一輛“飛來”腳踏車,比起素雅的風格,這輛車在車梁和擋泥板塗上亮黃色,有種小黃車的既視感。在九五年保守風格中顯得格外潮流。
“新品?”
夏宛抱著胸:“你仔細看看?”
腳踏車的腳蹬子略微彎曲,手柄的塑膠出現開裂,成本問題造成沒有使用合格的塑膠。他仔細看車標,沒有飛來腳踏車透亮,應該是山寨貨。
“造假。”
任日慶:“甘總,這是顧客找公司退換貨,我們發現這種山寨車,現在飛來在市場上很火熱,很多年輕人認同您的理念,但是他們都買這種鄉鎮企業的假貨。”
“170元一輛,如果多買還能便宜。”夏宛跟著解釋,“丁自明的反應有些慢了,一些鄉鎮企業加入假貨盛宴,他們按照極地人理念替飛來推出新品,每款車都追求潮流,質量不咋地,價格便宜,李逵給李鬼打趴下了。”
“這是好事。”
有點像後世山寨手機攻城略地,百花爭鳴的狀態。這是甘笛收購虧損企業的初衷,成本高、反應速度慢、生產週期長,怎麼能和鄉鎮企業競爭。
國內本身是腳踏車市場銷售和生產大國,國外逐步退出低利潤的腳踏車市場,只有在山地腳踏車等高階市場,米國和東瀛有一定的壟斷技術,比如變速器。
米國和東瀛壟斷八成,想要國內想要出口,就必須使禧瑪諾等國外公司的變速箱,才能賣到好價錢。
飛來公司沒有山地腳踏車業務,作為突擊小隊的高階團隊剛剛起步,正在攻關山地腳踏車,長線佈局,甘笛不看好在國內的發展。
沒必要擔心,斷絕父子關係後,和失效的系統一樣,黑霧已經逐漸遠去。
“大家共同發展,打通腳踏車產業鏈,將產業鏈落地到濱海市,會帶動整個地區發展。”
夏宛:“這種事不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