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鎮與省道之間的土路上,工作人員支上淡黃色三腳架,放上水準儀,另外一個站在西北風中哆嗦著記錄。
“94年1月6日星期四,氣溫零下10度……哪裡有大冬天準備修路的啊。”工作人員裹著厚厚的棉服,忍不住吐槽。
“距離過年還有33天,溫科長有指示今年必須先把主幹道都貫通,通進鄉里。”
“冬季施工成本高三成,等過完年春暖花開,正好是施工旺季,土層也好挖,一切不耽誤。”施工員哈口氣,都是水霧,“不知道誰投資的,真是款爺啊。”
溫成軍是持同樣想法,冬季施工成本上升,物料費用,人工費用,施工難度增加。
甘笛是資方,甲方爸爸,他聽楊佳薇說,溫成軍準備招標,制定施工計劃,94年還講究這個?
先幹後補設計圖、施工方案,開春就要通車,成本不用考慮,造就完事了。
於是,溫成軍從冷水衙門變成香餑餑,饒是他定力十足,還是選擇6個標段,齊頭並進,抓施工質量、抓進度,晚上還要陪施工隊一起喝酒,增進感情。
楊佳薇作為江河投資的實際操作人,從市府出來,老練判斷大約資金使用情況,所以問題不大。
甘笛扣上安全帽,踩著碎石,踏入施工現場,運輸車、挖掘機和人工輔助,塵土飛揚。
“甘總,我還是建議年後進行水穩層施工,這樣成本能降低,而且便於施工,資金能省點是點啊。”
鉅額資金投入,道路每日變化巨大,溫成軍的心暖暖的,他能感受到甘笛對鄉村真摯的情誼。他有些後悔在大會上硬逼著對方表態。
甘總人很好說話,總是笑嘻嘻,沒有煩惱,要是私下談論,估計900萬預算足夠。
“不要怕花錢,江河投資全部負責。”甘笛和系統槓上了,這些錢如果分紅,應該是到江河投資賬號,所以他的事情很難瞞過周振邦和楊佳薇。
系統絕對保密。
南莊鄉、北莊鄉和小滄鄉農村大棚專案恰逢冬季,立刻啟動。
甘笛還等著食堂餐桌上吃到綠葉菜。
現在高速還未建成,運輸不暢,收購魯省收光的蔬菜,價格飛起,運到濱海估計比肉價要高。
魯省的大棚全力供應燕京尚且不足,濱海市要自己想辦法,他計劃把菜籃子工程提前5年完成。
溫成軍曾經多次去收光考察大棚種植,收光88年開始啟動冬季大棚計劃,直到93年底已經種植幾十萬個,遍佈收光南部。
冬暖式大棚是從收光取經的成果,由於這種棚技術先進,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每個棚光建設費就需要五六千元。
率先在南莊鄉小劉村推廣就遇到阻礙,村長莊大福腦袋晃得跟撥浪鼓,露著玉米粒似得牙齒,掰著手指頭數:“溫科長,一年提留統籌加上正稅,2000元打不住,就算5000元一個大棚,誰負擔的起,賠了誰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