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郡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遷移,在張懷道的強勢推動下,東邊和北邊的民眾都被遷移到遼東半島,特別是新的海城,這裡已經是一個大工地,整個夏天和秋天,十數萬人一起建設海城。
在冬天到來之前,海城已經初具規模了。
“大人,這建城不建城牆,萬一有敵人來犯,那可怎麼辦?”管寧不太理解,張懷道在設計海城的時候就沒有設計城牆。
“建立城牆就一定能夠抵禦外寇嗎?”張懷道笑著反問道,“哪怕是長安和洛陽那樣的巨城,也免不了被攻陷,可見能夠抵禦敵寇的不在於城牆,而在於人。況且海城本來就不是一座傳統縣城,我給他的定位是遼東的出海口。”
管寧還是不太理解張懷道的想法,但一系列的事情讓他知道,張懷道的思想和目光要超越他許多。
“現在海城有多少人了?”張懷道問道。
“已經有十五萬多,在第一場大雪到來之前,預計可以達到二十萬人。”管寧隨口說道。
張懷道點點頭:“我們還要在這裡建立兩個鹽場,另外鍊鐵廠也要往這裡遷移。”
管寧明白了海城的重要性:“大人,還有一件事情,海城的縣令還沒有人選。”
在大漢,大縣的主官叫縣令,小縣的叫縣長。海城已經有超過十五萬人,是十足的大縣。
張懷道想了想,他手下的官員能力最強的是管寧和邴原,這兩人如今一個是長史,一個是主簿,都沒有精力來管海城。
其他人也有能力足夠的,但張懷道對他們還不能完全信任。
“你覺得公孫度怎麼樣?”張懷道想了一個人選。
公孫度在歷史當中做了遼東太守,後來又割據遼東,能力自然不用懷疑,唯一讓張懷道不放心的是他的忠誠。
“公孫度確實有大才。”管寧肯定了公孫度的能力。
“好,那就把海城交給他,不過公孫家其他人還是在新昌待著。”
公孫度跟隨郡兵一起操練,現在的遼東軍今非昔比,不但數量達到了三千人,裝備也十分的精良。張懷道有鐵廠,麾下都裝備了鐵器,不僅如此,每名士兵都有鐵甲,放在天下也是首屈一指。
“有如此強軍,看來張淵所謀甚大。”公孫度心想。
“公孫司馬,太守大人相召。”有士兵來傳令,公孫度讓王寧帶人繼續操練,路上思索著張懷道找他的原因。
買官一事之後,公孫家跟張懷道綁得更緊了。儘管在心裡公孫度對張懷道並不完全服氣,但他也沒有其他選擇。
張懷道和管寧還在視察海城的建設,公孫度已經趕來。
“升濟,最近練兵怎麼樣?”張懷道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