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頭楊奐仁的話一說完,果然有衙差上手要推高也,見狀,高也後退一步,跨立持刀,正色道:
“見不見在下,你不是知府,說了不算!
另,在下策馬疾行數十里趕來官府報案,未曾尋釁滋事,你們身為衙門公差,即便聽到發生了命案也絲毫不見緊張,不想著儘快安排人手前去勘察,卻對報案之人喊打喊殺!
這便是你們東臨府衙一貫的處事作風?!王法何在?!公理何在?!
若果要動手,在下定全力奉陪!”
說著,高也已經拔刀出鞘,對準了要來搡他的衙役。
見他態度強硬,一點不好欺負,衙差幾個都有些畏手畏腳,一來不想真打起來傷著自己,二來,真鬧大了,他們可不佔理。
尤其,街上往來的行人已經有五六個駐足,好奇地觀瞧著衙門口這邊的動靜,當看到衙差們圍攏逼近那個穿粗麻布衣的,都開始指點議論。
楊奐仁沒想到居然碰上根硬骨頭,有些尷尬地捂嘴咳嗽了一聲。
他也不想把事情鬧大,遂讓衙差們都住手,再張口點出兩人的名字,讓陪著去嵐皋鎮檢視一下情況之後,才終於不情不願地開始往城門處走。
高也想再提醒他們帶上令史一起,但楊奐仁根本不拿他的話當回事,走起路來大搖大擺,慢慢悠悠,看那架勢,竟不像是去辦案,而是幾人出城遊玩一般。
高也擔心他們不僅查不出所以然,反倒毀壞了可以指認兇手的證物,便放棄求見知府,急匆匆上馬追過去。
……
……
高也雖然騎著馬,但楊奐仁三人乃是步行,所以當他們到得嵐皋鎮,又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時辰。
在張老五家門口等了兩三個時辰都不見高也回來的道長李安,愁到長嘆短籲,恨不能開口問候高也的十八代親戚。
彼時附近已經圍集了不少看熱鬧的百姓,張老五的幾個兄長也在其列。
那幾人見到自己兄弟倒在門階上死了,哭著喊著要過來託抱,都被李安支起桃木劍拒擋在了三尺之外,不準靠近半步。
人群紛紛議論,喧沸嘈雜。
但比起張老五的死,他們似乎對李安的存在更感興趣。
尤其鎮裡的大小姑娘、婦人老嫗,鮮有不對他清俊的容貌指點讚許之人。
除此以外的鎮民們,則都對他一個道士忽然來到嵐皋鎮一事滿懷好奇。
終於,當看到高也並楊奐仁他們出現,李安蹭的一下從張老五的屍體旁邊站起。
高也跳下馬,迅速擠開人群到他跟前:“如何?可有出什麼意外情況?”
李安搖頭訴苦間,楊奐仁等人也撥開人群,神情倨傲地來到門前階下。
鎮裡的百姓見到捕頭出現,都識趣地把嘴閉上,只用眼神和身周的各人交流。
今日的陽光熾烈非常,楊奐仁身上閃光的衣料佩刀,晃得李安睜不開眼。
待看清來人的容貌,李安便斂下愁苦,大跨步上前恭敬行禮:“貧道李安,見過楊捕頭。”
但楊奐仁只略略地瞥了李安一眼,並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