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從眾心理的。
尤其是在戰場上,當人的情緒處於一種極為亢奮和緊張的狀態時,絕大多數人很難保持清晰冷靜的思考能力,只剩下了從眾的本能。
別人都跑了,那我該怎麼辦?
當然是也快跑啊!
更何況,還是那些軍官帶頭跑。
就算有些英勇的戰士還想著力挽狂瀾,但連鎖反應下,他們也只能被裹挾著逃跑。
終於,火絨軍右翼的崩潰迅速蔓延開來,演變成了無法阻止的全線大崩潰!
其實從開戰到現在,火絨軍的真正傷亡,也不過數千人。
這些傷亡相比於五萬之眾的火絨軍總兵力,其實比例並不大。
但當軍陣被衝散,士兵們爭相潰逃的時候,他們已經失去了組織度,跟一群待宰的羔羊沒什麼區別。
戰爭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正面的廝殺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傷亡,真正的殺傷其實是一方崩盤之後,被另一方掩殺過去時造成的。
這在騎兵對步兵的戰役中,尤為明顯。
此時的戰場局勢,已經進入了血騎軍最為熟悉的分割狩獵節奏之中。
甚至都不用柯林指揮下令,他們就已經自動組成了一支支百人隊,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刀刃,優雅而又殘忍地將火絨軍切割成了一個個小塊。
那場面,簡直像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藝術表演。
當然,這是殺戮的藝術。
即便很多火絨軍士兵已經放下武器,跪地投降,但等待他們的,還是血騎軍毫不留情的一刀。
柯林在戰前就下達了不接受投降的命令。
作為一支深入敵人腹地的孤軍,接受俘虜是一件過於奢侈的行為,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精力去安排和控制俘虜。
而且,柯林早就下定決心要用這一戰徹底敲碎東境的脊樑骨,讓他們自此以後,從內心深處就對北境軍隊感到恐懼。
至於這些被屠殺得士兵背後究竟會有多少個破碎的家庭,柯林也已經不願去想了。
一將功成萬骨枯。
戰場上,是容不下仁慈的。
埃文伯爵傻傻地站在原地,目光呆滯地看著眼前的一切,彷彿周圍的一切都被一道無形的隔膜所封鎖,一切都似乎不再真切,一切都彷彿沒有了意義。
苜蓿城之敗,埃文伯爵其實並不服氣。
在他看來,自己並非是輸給了柯林·安格列,而是錯判了霍爾伯爵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