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自然是會去想辦法的。
林曉走到陽臺前,看向窗外。
有小雨,雨幕中能看到車隊排著隊進入這個小區。
他今天所在的這個小區應該是個慈善小區了,也就是置換時代的回遷區。
他看著車隊停下來,從上面魚貫的走下人來,然後這些人紛紛匯入周圍的樓房。
淡淡的雨幕中,一層一層的燈光漸漸亮起。
女伴走到陽臺上來:“又有人做好事了?”
林曉點點頭。
他拿出手機,登陸了系統,很快查到了這批迴遷的資料。
規模不大,一共三萬人,估計要佔好幾個小區。
屬於非工作回遷,政府估計也不會給補貼,當年有錢人把一大群人從城市嚇的跑到鄉下去,現在又花錢買房子,把他們請回來。
這個世界變得就是這麼快,就是這麼荒謬。
不管怎麼樣,這種回遷是有好處的。
城市是最適合現代人居住的形態,經歷過非受控置換的人都會明白這個道理。
人住在城市裡,生存質量起碼不會太差,現在外面平臺都有政府補貼的免費應急餐,到了鄉下——外賣都沒法點,一個不小心餓死在家裡真的是常事。
只不過,讓林曉覺得有點異常的是,這一批迴遷的人……年紀似乎都不小。
這讓他下意識的有些警惕。
這種慈善回遷,說白了就是買房免費送給人住,如果是在非受控置換以前,這種事情顯然是純粹的做好事。
但是現在,又有了一層新的味道。
如同當年的救助站一樣,資本的嗅覺永遠超過普通人。
但是看了一些資料,林曉又放鬆了下來,卻又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為什麼資本優先回遷老人呢?
因為靈魂呆在老人的身體裡更穩定,更不會有冒險的衝動,這樣的社群穩定性也就更強。
如果是年輕人居多,那回遷回來可能用不了幾天又都跑散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