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法律不能主張正義的時候,人們就會用拳頭。
楊醫生是他們這批人裡,最早置換的。
他們還去大老闆家裡喝了散夥酒,有一個儀式性的散夥方式。
這種集體跑路型的置換也是現在很流行的派對置換,對普通人來說,是比較浪漫的生活方式。
但是對於東華經營團隊來說,選擇這種方式跑路,更多的是製造一種新聞效應,以及向輿論委婉的發出一種訊號——我們認輸了。
一個公司的團隊全體置換,這在置換時代真的算不上大新聞。
早在置換時代剛開始,很多公司就這麼幹了,騙了一大堆錢,借了一大堆的債,負責人一跑了之……
陳晨自己就換到過借了債跑路的人身上,還被追債的人揍。
這種訊號能有多少作用,陳晨昨天還不知道。
現在是知道了——基本上就是反效果。
在洶湧的輿論面前,越快認錯,只會被打倒的更徹底。
楊醫生是死在第三任置換身體裡的。
他比其他人提前了兩天置換,也就是在陳晨他們還在被扔屎的那幾天,他就覺得不對勁跑路了。
他是透過公司渠道正式辭職的,該拿的也都拿了。
辭職的當天就回家去了,然後直接收拾了一下外面開了個房間,進去就睡覺。
據說衣服都沒捨得多穿幾件,都是家裡的舊衣服,手機都沒帶出去。
楊醫生運氣很好,置換到他身上的人當天並沒有認出他的身份,大概也是因為懶得查。
對方就用他的身份正常在城市裡生活,直到輿論的爆發……
楊醫生這時候已經換了兩三次了。
前幾次是誰沒人知道,但大家都知道他最後被發現的那一次。
他置換到了新加坡。
因為不懂外語,他是置換的外籍公民,所以他的身份立即就被調查了。
楊醫生一開始還有點聰明,知道拒絕配合,指望靠拖時間,拖到下一次置換再賭一次運氣。
但新加坡也是全世界範圍內,對置換人群實施高壓政策的國家之一。
而且和國內不同,新加坡的高壓政策現在還沒有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