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來他們站的人都是年紀不大的流浪漢。
按照道理來說他們應該去其他正規的救助站,但其實很多人都不願意去。
歸根到底兩個原因。
第一是覺得沒必要,去救助站的都是老人,而且救助站又有救助兩個字,在很多置換者內部的交流中,也可以反映這種傾向。
那就是沒有勞動力的人去救助站可以說是天經地義,但要是大小夥子去,或者一個健壯的去,很容易被人指指點點。
當然,如果可以把這些指點完全拋在腦後,也是無所謂。
但救助站裡的環境說實話,年輕人是待不住的。
擁擠,沉悶,異味,疾病傳染……
更重要的是,救助站裡基本都是老人。
沒有年輕人,沒有年輕的女人。
女性置換者現在也成規模的出現了,但是和男性有區別的是,她們似乎更願意以某種小規模的方式,三五成群,或者十幾個一群,組成各種各樣的小圈子。
而不是和男性一樣形成那麼規模龐大的救助站。
這些小圈子看起來並不起眼,甚至給人的感覺,和男人們弄出來的幫會也沒啥區別。
不,其實區別大了。
男人們弄出來的幫會,其實是為了“事業”,事業,其實就是為了掙錢。
從早期煽動大家一起幫其他置換者“維權”,但中期去大街上游行,對抗警察,再到各種暴力犯罪。
其實本質上都是為了掙錢。
不管意識再怎麼換,經濟規律依然主導者人類的社會活動,掙錢,依然是男人們的剛需。
但女人們就不太一樣,她們並不熱衷太過暴烈的變化,很多女性團體組織在一起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可能十幾個人住在一個屋子裡,只是因為她們都喜歡這房子的裝修風格,又或者她們有類似的置換經歷。
當然,也有更多的人選擇獨居。
意識置換時代,對歲數比較大了的男人們最大的誘惑,除了有可能讓他們更加年輕以外。
可以說,還能讓他們名正言順的擺脫過去的所有社會關係。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婚姻。
而意識置換產生的社會混亂,也給了很多新的年輕人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