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看了一下,治療室裡一共五個人,其中兩個人正在接受治療,另外三個人在邊上看著。
臉色一片彷徨,其中一個人忍不住在發抖。
楊醫生看到陳晨有些意外,問了一下:“你身體應該沒事吧。”
陳晨:“有事我也不會上來看熱鬧了。我有點好奇,你平時出去,就不怕他們找你麻煩嗎?”
楊醫生輕輕擺了擺手:“我沒事從來不出門。”
陳晨扯動了一下嘴角,看來這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傢伙。
陳晨隨手拿起楊醫生面前的記錄用的本子,上面用很潦草的字記錄著一些大概的資訊。
男,47,因病置換,有嚴重犯罪記錄。
1,殺人。
2,搶劫。
3,縱火。
……
下面是具體的犯罪地點,時間,同夥,還有證據。
陳晨笑了一下,對楊醫生說:“交給派出所的話,這種人肯定就斃了吧。”
楊醫生說:“差不多。”
陳晨看著楊醫生,再次有些懷疑的問道:“你說這些人,明知道自己認罪肯定是死,怎麼就不知道抗住呢,挺過去一天,第二天就安全了。”
楊醫生笑笑,類似的問題,他被這裡的每一個保安都問過。
他每次的回答也都是一樣,只有一句話:“在我這裡,活比死難。”
……
……
回應下幾個朋友關於“孕婦生育置換”“嬰兒置換”的問題!
亂穿的情節線遠遠短於孩子的成長期,所以小說裡這主要是成年人的遊戲。
孩子們只是成年人世界的一面鏡子,很多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可以接受的東西放孩子身上就能感覺有邪惡扭曲感,比如電療。
人類是自我調節,適應能力很強的生物,社會環境改變之後道德也會變,本書只是在探討這些可能的變化,這些變化的可怕其實是次要的,意識到我們自身文化和道德的非必然性是主要目的。
我們不是天然就如此生活,現有的一切只不過是技術碰撞下的一種偶然,這種狀態隨時會因為另外一種技術或者社會文化而改變。
這是本文的核心,其實也是科幻的核心。
…
因為這些感覺到害怕是完全正常的,因為現實世界人類的道德和文化本來就是非絕對和善變的,意識到這一點對個人來說不是什麼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