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還送我一家冰激凌店呢,每個月我有零花錢的!”
嘖~西川牙疼。這祖宗說話要不要這麼直接!
…………
大聯盟在大西洋測試的專案正式公佈:
&nan協助判決。(那是不是從現在開始選秀上捕手都可以直接墊底了?)
2:除非投手要進行更換或者傷痛處理,否則教練和球員不能上投手丘。(這次測試簡直就是在針對捕手嘛!各種作用被強制性削弱。)
3:每個投手至少要投三個打席或者是半局結束後才能換下場休息。(一人投手拜拜,教練的排程也不好看了,所謂的玩戰術的心都髒~emmm沒看頭了。)
(這實在是無法理解,難道投手被打懵逼了也得在場上繼續送分嗎?意義到底在哪了啊?)
4:壘包的大小從15英寸更替到18英寸。(這個沒意見,我甚至希望能改的更薄一些,增加些跑壘安全係數。)
5:投手在把球投出前,二壘的左右兩邊只能各有兩名野手。(這是直接限制移防佈陣了,完全是不知所謂。我極度懷疑小熊和紅雀高層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去年移防佈陣排程使用率最低的三支球隊是紅雀、小熊和天使,天使就先不說,因為戰績實在是不好看。而紅雀和小熊這點上就非常奇怪了。)
(畢竟小熊的老教頭過去就是移防佈陣方面最擅長且喜愛使用的人。而紅雀在過去也用的不少。畢竟都是接替Tony的人。去年齊齊變了啊!)
6:換局時間從2分5秒縮短至1分45秒。(完全不知道意義是什麼,每局少20秒,9局能省多少?不知道換局的時候廁所排隊啊!買杯酒都要等到天荒地老。)
7:從球季的下半季開始投手丘將往後移24英寸。(資料流大師們可以開始奮鬥了。)
(再加上之前的電子眼判決,那不就是變相的縮小好球帶?捕手的framing技巧有個屁用,統計也才出了沒幾年呢。)
大聯盟主席是不是瘋了!?
***barrel資料***
barrel是結合揮棒速度與擊球角度進行的資料同居。
像的甜蜜點的角度與揮棒速度是成正比的。(並不覺得有多科學,也聽很多球員說他們都不喜歡打球心。)
舉例:揮棒速度98邁的時候抓球心的角度是在2530°,如果揮棒速度來到百邁,那角度會再拉的大一些,來到2433°
由此延伸出的一個問題就是打擊率到底還重不重要?
近期紐約洋基隊的Voit表示對其的不信任。
voit去年賽季有一週大概是場均一轟的成績。(然而那周的單週最佳球員是大谷翔平?真是日了狗了,全聯盟那周打的最好的無疑是voit。)
在19賽季的春訓中,他依靠上壘率與長打率,綜合攻擊指數遠高於打擊率的體現。
飛球時代不是每個人都能像votto和altuve一樣來控制自己的球棒的。更多的球員是隨大流揮大棒的。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