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迪亞終於是注意到了好球帶的問題,沒有再配外角球,可對方現在根本就不出棒,那也沒法用壞球引誘了,來個好球帶下方的直球吧。
庫勒直球的球質非常棒,甚至再進入好球帶之後有些下墜的感覺且尾勁十足。
“砰!”
“好球!”
打者愣了愣:能投進好球帶了啊~那隻能揮棒了。
“乓!”好重!
打成了一個內野高飛,佩佩跑上前輕鬆處理了,壘上跑者沒敢動。
密蘇里隊也總算是拿下了第一個出局數。
沈秦也鬆了口氣,可算沒有配外角球了,不過如果是自己蹲捕的話肯定會用邊邊角角的內角球試探下主審的好球帶,順便可以嚇唬下打者,反正庫勒今天的控球非常好。
不是沈秦認為自己一定比席迪亞在配球方面要好,而是他在這方面很少會認同別人的意見,說好聽點是自信,說難聽點叫自戀,就這點連尤里都經常被他給噎住,想教訓他吧人說的又沒錯,可那自信滿滿的得意模樣又實在是讓人牙癢。
配球於捕手而言重要嗎?當然重要。所以捕手比其餘球員的功課都要重得多,不僅僅要牢記隊友的優劣點,甚至連對手的也得包含進去。業餘的比賽還好,可一旦上升到職業的型別就非常難打了,因為一個聯盟互相轉著交手,尤其是同區之間更是這樣。
捕手必須把別的球隊的大概情況瞭解進去,打者的打擊熱點在哪個區域就要放過,儘量引投手把球投進打者不擅長的冷區來。
一個球隊在常規賽階段是25人的名單,同個分割槽包含自己在內有5支隊伍那就是75人,一個聯盟15支隊伍那就是225人,這只是基礎,還不包含偶爾上下的人員變動。這也就是大聯盟之所以那麼難打的原因。
在大聯盟不僅僅是球員有著最高的水準,更主要的是你在瞭解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瞭解你、針對你。
資訊卡的存在就是這麼個意義了,記不住怎麼辦啊,當然是記載卡上面,忘記了就看一看,以免出錯。(這個我真的很佩服molina,從來不使用。)
所以為什麼大多數的總教練都是捕手轉行呢?就是因為打球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教練一起在比賽完除了覆盤還要參與各種計劃的制定討論,可以說除了採訪,總教練做的事兒捕手也跟了一邊,厲害的甚至連人員排程也能插得上嘴。
當然這不是球霸的行為,雖然很多球隊的確會以好捕手為建隊基礎,不過明星球員作為票房的保證的確是有些優待,但他們大多數也平易近人,尤其是在對待小球迷方面。
可也總有例外,種族歧視的球員也不是沒有,這個以後再說。
……
沈秦對自己的記憶很有自信,中國隊在上場打擊的時候他看的很仔細,打者是什麼狀態都看的仔細,放鬆的、自信的、緊張的……他要站上那個位置。
也許是因為第一次進球場的時候尤里跪傳殺二壘的全場歡呼的場面實在是太震撼的緣故,沈秦對人人嚮往的投手丘毫無想法,只對本壘板後方的位置留戀。
自己能比席迪亞做的好,能比所有人都做的好!
這一刻什麼隊友之間搶位置會不好意思的念頭早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外,取而代之的滿腦子都是要蹲捕的想法。這種念頭一冒出來就怎麼也止不住,沈秦站在壘包邊上跳了跳,忍不住啊忍不住,看的心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