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殺。”
“劫殺?”赫拉克預感雷依克會作出這個選擇,但他也清楚這麼做不僅會對過往商隊造成恐慌,說不定還會引發與貝瑪特人之間的矛盾,“雷依克隊長,你有沒有想過,一旦把這個訊息放出去,很有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後果,會對我們的調查工作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我也是剛剛才把這一點想通。”雷依克認真地分析道,“團長您看,兇案發生之後,地下通道兩端並沒有可疑的人物出現,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兇手還躲在通道之中,所以,我們可疑放出經過加工的假案情……”
赫拉克略一沉吟,立刻明白了雷依克的意思:“你是在懷疑兇手的背後有人指使?”
“是的。”雷依克肯定地回答,“我當然希望案情越簡單越好,但是不管怎麼想,我都覺得這件案子的邏輯有問題。”
赫拉克和各位隊長都覺得眼前一亮,雷依克的這句話說中了大家心頭的疙瘩,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巴望著雷依克能解開這團亂麻。
雷依克先從仇殺的邏輯入手,他認為如果是個人恩怨,兇手沒有必要與十幾個人為敵,那樣太過於冒險,兇手完全可以尋找單獨下手的機會,或者選擇透過決鬥的方式解決矛盾,可事實是兇手把整隊人都殺了,由此不難推斷,兇手是在向整支商隊以及商隊背後的組織進行報復,而這種仇恨,往往是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矛盾所致,加上兇手把現場搞得疑雲密佈,更加彰顯這件案子的背後有人在秘密籌劃。
再說劫殺,現場的證據並不支援這種假設,雖然兇手的目標很有可能不在貨物清單之內,但這種猜想的冒險成分偏大,說不定兇手就是掌握了這種心理,故意製造是是而非的假象,把破案的方向往仇殺方面誘引,而其實質還是一起劫殺案件。
如果劫殺的推論成立,那麼,商隊中一定夾帶了某種特殊的貨物,收貨方就算要殺人滅口,他們完全可以在偏僻的收貨地點動手,根本犯不著在警備團的管轄範圍內製造事端,所以貨物被半路劫持,足以證明還有另外一方覬覦這批貨物。姑且不論這貨物是什麼東西,單就收貨方隱瞞私帶、劫持方設局劫殺來說,都不像是個人行為,更像是兩個組織在暗中爭鬥。
雷依克一口氣說了一大段推論,最後做了一個結論:“所以,不管是仇殺也好,劫殺也罷,我認為都有幕後主使,只要我們把訊息放出去,總會有人坐不住的。”
“但是,也難保訊息放出去之後,不會產生任何反應。”索比安插了一句。
雷依克答道:“就算是沒有任何反應,我們也有收穫。至少我們可以推翻一些假設,而且,這件案子越早公佈,對我們的負面影響也會越小。”
赫拉克聽完不住點頭:“這也算是個一舉兩得的法子,雖然有風險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既然訊息遲早會被人知曉,不如趕在風聲走漏之前藉機進行試探。”
眾人對雷依克的建議進行了更加細緻的討論,赫拉克將大家的想法匯總,並下達了命令:“明天一早,大家就把地下通道中的兇案對外公佈,要求統一口徑,就說今天下午,記住,是今天下午,有兇犯在地下通道洗劫了一支商隊,殺死了商隊中的十三名成員,警備團雖然沒能及時趕往救援,但是成功堵截了兇犯。在緝拿兇犯的過程中,因兇犯負隅頑抗,警備團不得不採取強硬手段,將兇犯盡數擊殺,目前所有的屍體和財物都被警備團當做證物嚴加看管。”
佈置完這些,赫拉克又強調了兩點:“大家切記把兇犯的數量模糊化,還有一點就是,地下通道的兩端繼續增派人手,確保沒有任何人進出。”
幾名隊長之中,只有瑞金斯如釋重負,他在商會會長那裡說出的謊話和許下的承諾都因為這個計劃有了合理的解釋。
次日下午,有士兵前來通報,說在地下通道舊都市入口處,有兩個人求見赫拉克,他們一人自稱是商會會長,一人說他是扎卡的軍師弗森。
他們的出現在赫拉克的意料之中,他命人把這兩個人帶到警備團來,同時要求瑞金斯一同接見。
一見面,會長就衝著瑞金斯發難:“隊長閣下,你不是答應不再為難我的手下嗎?可是他們現在全都死啦,你怎麼解釋?”
瑞金斯早有準備,他安慰道:“這件事情純屬意外,我也沒想到斯通他們會在地下通道中遇害,早知如此,我真該把他們多關幾天。”
會長怒道:“地下通道不是你們警備團把守的嗎,怎麼可能任由強匪肆意妄為?是不是你們殺了斯通,然後故意捏造一個謊言?”
瑞金斯倒也不怒,繼續安撫道:“如果人是我們殺的,我大可不必專程登門拜訪,也沒理由捏造這麼一件兇案出來。雖然地下通道由我們把守,但那些兇犯喬裝成過往商販,我們也是防不勝防,還請會長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