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閃光少女,有網友第一時間就在豆瓣上打了分。
此時,評分是八點五。
一晚上功夫,八點五,不少影評人和導演都不太相信,匿名陰陽怪氣評論。
“粉絲多就是好啊,才多久就刷到了八點五,嘖嘖嘖,說句實話,少了,你們應該摟著刷。”
“目前打分人數是六萬多,和林尋幾千萬粉絲比起來簡直是滄海一粟啊,大家怎麼不都動員起來。”
“八點五,嘖嘖,八點五,你們知道八點五是什麼概念嗎,我懷疑有的人電影都沒看就跑過來打分了。”
“不信?給你們一張截圖,昨晚十二點五十的,那時候電影都還沒播完就有人打了五星。”
“曾幾何時,豆瓣還是一個公平的地方,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被流量攻破了,怪不得導演拍戲都要找流量明星。”
有名氣的演員,粉絲大幾千萬,雖然其中殭屍粉不少,但幾百萬活人還是有的。
別說十分之一,就是幾十分之一跑過來打分,也能頂到八分九分。
這對那些名氣低的導演,演員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有的演員因為名聲不好,還有黑粉教唆著人來故意打低分。
總而言之,現如今的豆瓣評分只能是當做一個參考,認真你就輸了。
“兄弟,我這還有十二點半的一星差評,你要不要看看?那些純黑子你怎麼不說?”
“看了電影,打了四星,沒有五星的原因是因為技法不行,可能林尋第一次當導演,還不太熟練,但說句說話,比大部分導演都強。”
“一部關於樂器的電影,看了這部電影,我認識了很多傳統樂器和西洋樂器,就憑這點,幾十塊錢票價就不虧。”
“林尋粉絲量大,有人故意打高分情況確實存在,黑子也不在少數,希望大家還是看了電影再說吧,真的不差。”
豆瓣上的爭吵林尋沒看,現在他正包場,帶著學生們看閃光少女。
前排,楊超月和楊蕊兩人支著下巴看的津津有味,林尋倒是有些無聊。
電影還沒上映的時候他就看過很多次了,所有劇情都裝在腦子裡,大部分臺詞幾乎可以脫口而出。
再看一遍,完全提不起興趣。
反倒是班上學生,一個比一個興奮,特別是參與拍攝的人。
比如,陳小意。
“我我我,我出場了,大家都別吵,爸,媽快看,那個是我。”
“看見了,我這就拍下了發朋友圈。”
“媽,電影院不讓拍照的,你這是錄頻,犯法,回去從網上找宣傳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