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經過一段時間的拍攝,劇組完成學校戲份,全組人撤離。
這天中午,楊蕊拿著粉筆在班級後面的牆上畫板報,林尋打了一盆水幫忙擦去以前的痕跡。
再有差不多一個月高考,所有人都緊張不行,這個時候也只有他們倆有閒情逸致搞板報。
“我做板報是因為收到保送通知,高考不管多少分都沒壓力,你就別參合了吧?”
站在課桌上,楊蕊一邊畫,一邊說。
“巧了,我和你一樣。”
“你也被保送了?”粉筆一頓,楊蕊詫異扭頭看過來。
“不是,我是壓根沒打算讀大學,所以沒壓力。”襯衫捲到手肘,把毛巾蘸水擰乾,林尋淡淡笑道。
“過兩天要去沿海拍戲,花費時間不少,另外我還有一些工作要做,沒時間學習。”
參加高考,去北電走老路?別逗了。
大學四年裡學什麼他一清二楚,已經學過一遍,再學就是浪費時間,四年青春,他耗費不起。
本來重生的日期就短,留給他操作空間不大,等四年後再出來,黃花菜都涼了。
張愛玲說得好,出名要趁早。
從始至終他就沒想過去讀大學。
“你瘋了?”楊蕊眉頭緊蹙:“那些童星出道,混出名堂的藝人都要去電影學院,你能比他們強?”
林尋白眼:“他們進入大學就軍訓幾天,軍訓一過請假拍戲,一年都到不了幾回學校。”
“人家去學校圖的是名聲,交的是人脈,要不然你以為出道這麼多年為什麼還去讀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演戲這門行當終究還得靠實踐,童星出道的藝人這麼多年下來拍過的戲可能比電影學院老師拍過的都多。
常年在片場耳聞目染,受到導演調教,各種經驗早就不輸一些老演員。
要名氣有名氣,要演技有演技,去電影還能幹啥?一來是搏個出身,表明自己科班畢業,正規演員。
現在不比幾十年前,草根崛起這一套不流行了,沒個好出身人家都看不起你。
舉個最簡單例子,毛不易可以吧?但因為不是音樂學院出身,被二流歌手點評抬不起頭。
科班出身的好處第二點就是人脈,沒讀電影學院之前你看見比你紅的藝人只能叫老師或者前輩,讀電影學院後你可以大聲喊師哥師姐。
運氣好的話多聊幾句,發現是上過同一個老師的課,那就是同門了。
每個行當有每個行當的圈子,娛樂圈娛樂圈,就是一個個小圈子,而電影學院出身就是一張很好的門票。
當然,門票歸門票,入門了能獲得多少東西還得看個人。
楊蕊歪頭,大眼睛眨了眨:“那你就更應該讀了,多結交一些人脈也不錯啊?”
林尋嗤笑,拿著一支粉筆寫寫畫畫:“等電影播出,我就是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