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
李自成猛攻宣大。
大同官兵南下抗擊闖軍,表面聲勢浩大,實則計劃好了逃跑。
要說宣大府是九邊之首,而大同則是宣大府的第一重鎮,對於明廷九邊來說,意義極大。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此處地利極佳,攻守兼備,退可依據中原防守,近可直接進入草原戈壁。
自古以來,大同都是抵禦草原胡人的絕佳地點。
從戰國時期開始,中原國度無不在此佈置重兵,並且有多次成功狙擊草原騎兵的先例。
可自從明末以來,蒙古草原式微,林丹汗難成氣候,反被東面的清國取代。
強大的草原部族也被迫東移,大同官兵的戰場,就逐漸變成了更東面的地區,並經常被長途借調,進京勤王,出征遼東等事情做了不知多少。
以至於,宣大本地的許多邊境衛所都已經荒廢了,而且,夏國肯定是防不住的,防了也是白防。
宣大的官兵很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甚至還需要河套地區的救濟來穩住局面,當然不敢對夏人排斥。
而且,之前的大同總兵王樸,在松錦戰場上逃竄,已經在去年被崇禎皇帝給斬了......
而現在的總兵是姜瓖,實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被提拔上來......手裡帶著的兩萬老弱,三千精兵,全部還都是王樸逃跑時帶回來的人馬。
清軍打不過,現在只能回來打打流寇這樣子,可是,現在的流寇也不好打了。
歷史上的大同總兵姜瓖,在跟李自成交手後會很快歸降闖軍,在軍事上幾乎沒有什麼建樹.......
所以陸舟直接就無視了當下大同官兵的存在,直接摔著兵馬,越過衛所,進入了大同邊境。
而陸舟要親自帶兵出征,對夏國眾多大臣來說,幾乎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宣大府卻是不同,王一水等人都已經在這一片地區掃蕩了不知多少輪,陸舟後邊還有大部隊跟進。
周圍藩鎮的官吏還都是陸舟的學生,與其說是出征,還不如說是巡視。
這邊總兵姜瓖剛走,王一水等人就接過了大同的控制權。
而陸舟帶著龍虎軍,翻越過一片平緩的山脈,第一處就見到了大同的洪濤關,關內的大明官兵沒有任何動靜,只是見到遠處的夏國旗幟飄揚,將石城下的關口給開啟了。
從裡邊走出來的,竟然是夏國一名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