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有誰真的是腦殼壞掉了。
才會在清軍枕戈待旦南下的時候,屁顛屁顛在前方開路。
最後把自己陷入兩面夾擊的境地裡。
那些觀望中計程車大夫們,不在乎底層民眾的流失,但絕對在乎這突然多出來一支物資充足的精銳。
按照明末的一貫定律來看,但凡有價值的東西都立馬會被人收納到口袋裡。
利用不了的就毀掉。
只有那些沒有人要的流民,才會像野草一樣被踢來踢去。
陸舟得到這這幅路線圖之後心情大好。
因為他偽裝成建奴的那隻騎兵,在草原上混了這麼段時間......在這個混亂的時間裡,就算說真不是建奴的人馬,也不會有人相信了。
......
陸舟來到外邊視察。
就現在這營地的防禦情況,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水泥簽到出來以後,營地的周邊就已經開始建造起了堡壘。
在這段時間裡,位於後方的炮廠又送來了足足十門火炮。
駱駝炮也有十門。
而最重要的是,除了原先便於野戰的輕炮,大型的重炮也澆築出了兩門。
只不過是被放在了陸莊的城牆上,暫時沒有拉出來的必要。
所以再加上新的火炮,現在陸舟手裡就有了十八門輕炮。
這也就意味著有了訓練一支新式炮兵部隊的需要。
原先負責火炮的不過是二十多個人,陸舟來到了校場之後,又挑選出了一批人,足足擴充到了兩百人的規模。
而關於這隻炮兵部隊的頭領,陸舟暫時還是沒有人選。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才太過於缺乏了......
讓杜二孃、陸大他們操練隊形還算可以。
放個兩三門火炮也沒問題。
可一上升到火炮軍的佈陣操演,就連劉青峰也不敢說能練得清楚。
戰術之類的事情還得逐漸摸索。
要編練起炮兵配合火槍軍的陣形,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所以現在的炮兵部隊,選出來也只是一個雛形。
就只能讓那些炮兵們,先以那十幾門火炮練手。
幾個人配合著熟練操作一門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