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又是,幹法燒製的不行?
陸舟這幾天,都在不斷的換轉技術思路。
新月也跟著蹲了下來,細細看著地面:“不是顏色,是加水之後的變化,沒有一絲的改變。”
“加水?沒有一絲?”
“是的,就是最後一步上,沒有任何的變化。”
新月目光微眯......
陸舟像是想到了什麼,指著周圍的一堆殘次品:“你意思是想說,周圍的這些東西,加水攪拌之後,聚型的時間都是一樣的?”
“是的啊,雖然不知道你為什麼玩泥巴。
但泥塌下去的時間都是一樣,變硬的也都是一樣,每一次,沒什麼變化。”
新月觀察的很仔細。
陸舟每一次失敗,就有反思前面的過程。
可卻沒有繼續研究,最終失敗的現象。
“新月,所以你的意思是,因為我後邊不管怎麼改燒製的時間,還是改物料的研磨,現象都沒有改變。
哪怕一絲的也沒有。
所以說這些變數,都不是影響失敗的主要因素?
而是成成分上,根本少了些什麼?!”
“你說的好有道理......但我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不錯,看來就是這麼個意思!”
陸舟腦補完畢,不由伸出手,拍了拍新月肩旁。
這只是幾個簡單的邏輯思路。
看似簡單,但已經不是第一層表現內的東西了。
看來不管是現代人,還是古人,對事物的理解思維,都不是單純木然的。
只不過是開發的深度,跟理論積累不同。
陸舟就是知道的太多了,把注意力放到過多的變數上去。
沒有注意到失敗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