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也就是個三五十米。
但火器相比於弓箭的優點,就是可以在短距離內,迅速的擊穿一切保護措施。
殺傷力更猛。
而明代一把做工精良的鳥槍,有效射擊範圍一般是在120米左右。
大概也是一百步的距離,可有效殺傷,無保護狀態下的軍士。
“老張頭,大明鳥銃一般能打多少步?能打準的話。”
陸舟向一邊的老張頭問道。
“一百步,但這是極點,沒有再超過一百步的了。”
老張頭很快回答,可反應過來後,又是一陣的驚訝。
“主子,這把鳥槍的準頭居然多了五十步,這可了不得!
要是互相對陣的話,就沒人打得著我們了......”
“嗯,要的就是這個結果。這個準頭,以後就叫有效瞄準距離!
既然以後的敵人,有可能也會有火器,那麼就應該比對方打得更遠才有意義!”
陸舟也同樣知道這五十步的意義。
一般遊牧民族用的短弓,射程也不到五十步。
靠騎馬衝?
騎兵不是坦克。
剩下的一百步也就是活靶子,這點在清末的八里橋戰役,就可以得到酸爽的印證。
就陸莊的鳥銃而言,是要比明末的火器強。
而現在歐洲那邊火器,相比大明精密。
不知道能射多遠。
但畢竟,陸舟還有改良版的黑火藥,有能承受更強壓力的鋼鐵。
在火器對陣情況下,就算十步的差距都已經夠很大作用。
就算面對沙俄正規火繩槍部隊,也能有幾分底氣。
更何況,這還是鳥銃。
還沒改良到燧發槍。
......
“老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