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和尚聽後,也回禮退下,穿屏過廊,不多時來到一處房門前,輕釦門扉言道:
“住持方丈,外面有個神采奕奕,氣勢不凡的人物來了,看起來與您所說夢中有幾分相似。”
那房內方丈聞言一愣,驚的渾身一顫,急忙起身,換了衣服,戴好毗盧帽,披上袈裟,急開門迎接,問那迎客和尚:
“可看清,那人從哪裡來?”
迎客和尚用手指定道:
“那人正在正殿後邊等候,似是從東邊而來,衣著華貴,氣度不凡。”
那寺內方丈聞言,眼中神光閃動,心中狂喜,他前日裡來做夢,得佛法旨,不日下午會有東土大唐神僧到訪,到時候好生接待,可沐浴功德無量,也能使修煉前路平坦,佛光普照,再無魔障。
但一定要小心那西行隊中,格外的俗人,佛門弟子可好生伺候,但那位俗人,一定要小心提防。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方丈本就是修煉到了瓶頸期,心生急躁,不知如何更進一步。
在得到這所謂的我佛法旨,這為方丈,必然沒法抵擋這修煉誘惑,在第二天便召集眾僧,發散出去,只要遇到某某模樣的和尚自東而來,定要…
所以這方丈才會在聽到迎客和尚,說的有幾分相似以後,心情激動。
轉頭這方丈就帶著迎合和尚來到正殿,放眼望去,唐僧正在殿內厚著,光著一個頭,穿一領達摩衣,足下登一雙拖泥帶水的達公鞋,斜倚在那後門首。
看著這幅穿著似乎並不算什麼,也稍顯平常,若是不仔細看唐僧,多半都以為他是個窮苦的遊方和尚,如此簡陋,看不出有多少神僧風格。
但這方丈顯然不是什麼凡人,他自幼修煉,早已經走到入道邊緣,正是他一身佛法精煉,降妖除魔手段高明,方圓百里以內,這敕建寶林寺,也算是有些名頭,才至於香火不斷,猶有增進。
不過他現在著急,就著急在遲遲無法入道,不能領悟到那一層,捅不破那層窗戶紙,總是在那最後一步失敗。
不能入道,壽命總是要逐漸流逝,這山林之內也沒有什麼奇瓜異果,能增長壽命,想來時日無多,自然也就把唐僧這一束救命稻草看的非常之重。
“啊!果然是神僧!聖僧!這佛光普照,諸邪避易之景,恐怕我一輩子也難以做到…”
此時這方丈也看出了唐僧內在不凡,雖然是肉眼凡胎,不見有多少修為所在,但那內裡的佛光,只一人之光,就是他這寺廟幾十倍的存在。
這讓敕建寶林寺的方丈又驚又喜,
隨即躬身行禮,上前對唐僧說道:
“貧僧法號法直,能見到大唐聖僧閣下,又驚又喜,誠惶誠恐,趕忙前來迎接,以致於衣衫不整,帽帶不齊,有禮了!”
唐僧一見這頭髮花白的方丈,趕緊上前扶住,他不明白這寺廟方丈為何這樣迎接自己,也不知道這老方丈是為何知道自己是從東土大唐而來,但該有的尊老愛幼基本禮儀,也是要有的。
“老方丈,當不得你如此大禮,貧僧法號三藏,雖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是從東土大唐而來,但俗話說十里不同鄉,百里不同俗,我們並無上下關係,現天色已晚,欲在您寺內安歇一晚,不知老方丈意下如何?”